法王噶瑪巴─第三期華人宗門實修─第二天日誌

法王噶瑪巴─第三期華人宗門實修─第二天日誌

「誰能帶領你,真正出離生老病死苦?」
 

地點:印度 菩提加耶
時間:2009年01月01日
報導:黃靖雅
攝影:噶瑪善治、噶瑪諾布、鄭履中、潘士偉


宗門實修第二日 法王在聖地新年 開示究竟的皈依處

兩堂課間,再見面,已經相隔一年──橫跨2008和2009年的第三期華人「宗門實修」課程,第二天課程,已是2009年元旦。

和法王一起在聖地過年,光是這一點,已經讓弟子們覺得歡喜、滿足。何況法王今天一上課,就依序以中文、英文、韓文、藏文四種語言,向大家問候新年快樂,法王說:「願大家身體健康、天天開心,世界充滿和平安樂,地球上的眾生都得到平等的喜悅,新年快樂!」

雖是西曆年,聖地的新年年味兒仍濃,子夜時分各寺院仍遠遠近近地響起了「辭歲之鐘」與108擊法鼓,其間即使夾雜印度人慶賀新年的喧鬧聲,菩提迦耶,這個佛教聖城的元旦,味道仍是特別不同。大家早晨相見,互道「Happy New Year!」之餘,特別有種像家人般「天涯共此時」的親近感。法王噶瑪巴為了給弟子們賀年,宣布將給每人一份福袋和一張噶瑪巴所畫並簽名的「白度母」畫像,一時之間,歡聲雷動,德噶寺大殿裡,年味兒衝到最高點。

不過,今天上午法王的課程延後到10:30才開始,因為正覺大塔委員會邀請法王前去主持一項祈福活動,加持讓最近印度恐怖事件中的罹難者安息。2008是印度不平安的一年,多起恐怖攻擊和零星暴亂,死難的氛圍隱隱瀰漫,2009元旦祈福,正是預約一個平安的開始。法王8:00就前去佛陀成道的正覺大塔祈福,直到10:30才返回德噶寺。

等候期間,大家一遍遍唱頌創古仁波切為祈求淨除法王「本命年障礙」(藏人習俗認為,2009年是法王本命年)的長壽祈請文(香港創古中心印製)──

依靠如意輪母力,
勝者之王噶瑪巴,
本命年障得消除,
蓮足永固賢劫海。


誰能帶領我們真正出離生老病死苦?

由於法王想在元旦早晨為大家授皈依戒,所以今天早上特別解釋了「皈依」的意義,和如何尋找「皈依處」。

法王說,一般的皈依,就像父母朋友保護我們,給我們照顧和喜樂,我們也應該對他們特別恭敬、珍重他們,所以他們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世俗「皈依處」,這是大家都熟悉的觀念。但這是指一時的安樂,有沒有一種保護和照顧,是可以讓我們得到究竟的安樂?有沒有一種皈依處,能讓我們得到無苦的究竟之樂?就像一般醫生能解除我們暫時的病苦,但有沒有一種「醫生」,能幫助我們真正出離生老病死的輪迴苦?我們需要一位救護者,他自己已經真正出離了輪迴的生老病死苦,所以也能幫助我們解脫生老病死苦。法王說,「這就是兩千五百年前成佛那位王子──悉達多。」

悉達多王子在出了王城四門,見到老病死苦和修行人的寂靜之樂後,發願出離輪迴,放下最鍾愛的孩子、妻子和王宮中最好的受用,到森林中修了六年極端苦行,最後來菩提大塔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觀明星而證悟萬法實相。佛陀是位真正從輪迴出離而圓滿成佛的人,所以「他就是我們的皈依處」。

外三寶與內三寶

法王說,如果我們真正見到生老病死的痛苦,會自然生起恐懼,和對輪迴的出離心,就會去尋找究竟的皈依處,就會對三寶生起信心。所謂「三寶」,就是──
佛:是自己出離輪迴、也能引導我們出離的真實皈依處;
法:是佛陀為讓眾生出離輪迴所開示的修持法寶;
僧:就是修持出離之法的佛弟子。

三寶,又可分「內三寶」和「外三寶」,外三寶是皈依的外因,就是佛法僧;內三寶是皈依的內因,是指:
一,對佛寶生起真實的信心;
二,對法寶正確了知並實修;
三,修持時,能依止僧寶或善知識。

皈依,今生的修行旅程當下就開始了

接著法王要授皈依戒,「你們今生修行旅程的第一步,就要當下開始了。」法王說,皈依又可分「皈依」和「皈依戒」兩部分,前者只是領受,後者是發誓持守皈依戒,「如果你還沒準備好,只是領受皈依也很好,在佛陀成道的聖地皈依是很吉祥的。」

接著,法王依序以中文、藏文、韓文念誦皈依文,至於對法王極具信心的廣大西方弟子,法王說由於英文尚未有定型化的皈依文,「你們對西藏一向很支持,我就把你們當西藏人,你們就跟著念藏文吧」。以下是法王帶領大眾念誦三次的「皈依文」──
我,從今日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法王說,「念誦完畢,要思維自己已經得戒。」

皈依之後,應斷與應做的學處

接著,法王進一步開示「共的皈依學處」,這是針對發願持守皈依戒的人說的,首先是「應斷的學處」,就是皈依之後不應做的事:

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
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第一條,「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那可不可以拜拜祭祀呢?很多人會有這種疑問,法王說,根據佛陀所制的律典,只要不忘失根本皈依處,是可以的。不過,關於這一點,即使在佛陀住世時代,都曾引起紛亂。法王說,有特別頑皮的六群比丘,他們就故意去供養外道天神,而且做得很誇張,僧團因此引起批評,佛陀就制止說:「可以祭祀供養外道天神,是針對在家眾說的,出家眾不可如此做。」接著,六群比丘就去破壞梵天等印度教神像,引起抗議,佛陀再出面制止說:「你們不可供養,但也不可加以破壞。」接著,六群比丘又有新招,遇到外道神廟,就故意繞很遠的路走,佛陀知道了,又制止說:「叫你們不可破壞,但沒叫你們不恭敬、要迴避呀。」

所以在家眾想祭祀、供養天神,如華人的「太上老君、二郎神、媽祖、關公」都是可以的;遇到外道神廟,進去禮敬、做供養、做祈願,只要不忘失根本皈依處三寶,也是可以的。這是佛陀律典上有記載的。

法王提醒,其實這一條,是要提醒我們,「我們是自己真正的救護者,唯有我們自己實修,才能真正出離輪迴」,「我們都具足成為自己救護的因,只要開發這種能力,實際去修持就可以了」。修持什麼?就是法,「佛法不只在經典上,生活裡的死亡、無常,都是活生生的佛法。」

第二條「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皈依之後,要勤修一切善法,不輕蔑一切眾生,即使是一條小蟲也不惡心傷害。法王提醒,我們常有是不是佛教徒的分別心,以為不是佛教徒就沒有真正的慈悲心、就不是聖者,連佛陀也針對一些印度教創教的大師說,不管是不是佛弟子:「只要具足八正道,就是聖者;沒有八正道,就不是聖者。」佛菩薩也會化現外道相,所以不可輕蔑外道。

在「不傷害眾生」部分,法王說,「其實只要具有苦蘊的人身,就難免有傷害產生。」法王舉例,在地球暖化時代,我們連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會傷害地球,但我們能不呼吸嗎?「只要還有貪嗔癡三毒在,就會傷害眾生」重點是不故意惡心傷害。這是消極的不傷害,積極的不傷害,是要修持正法,止息三毒,這才是積極的不傷害眾生。

第三條,「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法王說這個時代,實修的聖賢僧很難遇到,所以法友、善知識很重要,「譬如我的時間很少,連弟子的信都常常沒時間回,也很難有長時間的教導,所以我的弟子們應該常常聚會、連絡、互相支持。」

法王說,「你們老是說我是『行諸佛事業者』,其實你們也應該有勇氣發願,學習做個『行諸佛事業者』!」

接下來,是皈依之後,應做的學處──
一 自皈依佛,連有佛的畫像都要恭敬;
二 自皈依法,連書寫佛法的文字都要恭敬;
三 自皈依僧,連做僧袍的黃色布片都要恭敬。

法王提醒,以上三點的重點,是恭敬。

皈依之後,不共的學處

接下來,是皈依之後,不共的學處──
一 是知恩,要清楚了知三寶各自的功德。
二 是念恩,要憶持並感謝三寶的恩德,「感謝諸佛菩薩,把解脫的法像熱呼呼的飯菜,都準備好了!」
三 是供養。法王說,現在大家連吃個小東西都要供養,其實重點是「感恩的心」,「只要心存感恩,那整天都是供養。」

法王最後並提醒大家,皈依之後,「每天都念誦三次皈依文,一天之中做任何事,都要憶持三寶」。

 

宗門實修第四堂課 法王教導「生活裡的實修」

 

宗門實修第二天,元旦下午的課程,法王從開放提問的問題箱中選取其中一個具共通性的問題:我們平常工作已經很累了,怎麼還有時間修行?如果降低工作品質,在這個不景氣年代,很可能會被裁員,請問法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法王針對這個問題回答說,這是個常見的問題,可見得提問的人重視修行和上師的交代。法王說:「一般人常把修行留在佛堂裡,佛堂門一關,修行就沒了。」這樣的修行是不夠的。

法王舉自己的修行經驗說:一開始,一般人為什麼要修行?有兩個原因──
一是順緣造成的壓力,一是逆緣造成的沮喪。有些人很能幹,上司喜歡交給他一大堆事,他對自己要求也高,沒日沒夜的做,結果引起家人抱怨。而有壓力的人忙起來,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被激怒、有情緒,就會越來越不喜歡這樣的工作、生活和自己,結果身體病了、心理也病了、得憂鬱症,最後是自殺「乾脆不要這個不能帶給自己幸福的自己」。像這些,就要靠修行的方式解決。

法王進一步開示,「所謂修行,就是修心,然後放到行為上用。」「心需要一個家,這個家不在外面,如果心裡有個家,無論外在發生什麼事,都會覺得滿足、安定,內在有個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輕鬆輕鬆。」法王說,在藏文裡,修行有兩個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關愛,「行」是付諸身語的行動。要注意的是,這兩個字,都是「動詞」,就是要付諸實際行動。有行持,就會牽動整個社會,引起改變。「只有發願是不夠的,要展現於行為,修行的力量才會顯現出來。」

你的心,聽話嗎?

「修行,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如果我們不適時叫回外馳的心,久了它就會不聽話。」法王說,如果修行、有光明的心,就算明天會死,光明的心也不會死,死亡時也許會失去一切,色身、財物都會消失,但光明的心和寧靜會一直陪著你;而如果不修行、沒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負面的,就會覺得什麼事都衝著你來,連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負面的,生命就會變成一場自己和自己的戰爭。

生命中難免有逆緣,法王說,消除逆緣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的光明。「心的本質,是清涼、透澈、喜樂,具有光明的覺照力量,有種內在的寂靜(此處法王說英文inner peace)。」即使在死亡時,有了心的光明,就不會看到死亡的黑暗,心的清涼、喜樂、寧靜,是不會和我們分離的。而所謂修行,就是恢復心的光明、清涼、溫暖。問題是,怎麼做呢?

避免三種錯誤的修行觀念

此處,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種錯誤的修行觀念──
一 不要把修行當成有時間性;
二 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
三 不要把修行當成儀式。

對這三點,法王進一步開示──
第一點,修行不應該有時間性:不要把它當工作,有上班、下班時間,法王半開玩笑說:「像我就是整天在『工作』。」

修行有「時間性」、有「下班時間」的人,平常不修,進了佛堂,勉強去修也行,但會覺得不舒服,一坐上座墊,發覺和菩提心、慈悲心都不熟,就在那裡想:「菩提心你在哪裡呀,快過來快過來…」平常生活中不觀修,進了佛堂就要開始修行,就像沒有暖身,就要開始激烈運動,是會傷身的,「不要用修行傷自己的心,修行要自然、平靜、習慣,心不是犯人,不要用暴力解決!」「修行,是慢慢熟練的過程,不要很暴力的,希望啪一下解決。」

譬如觀修慈悲,平時不修,修法念誦法本到「願眾生皆具足一切樂及樂因,願眾生皆淨除一切苦及苦因」時,就會覺得很奇怪,連小慈悲都沒有了,又如何能對一切有情眾生自然生起慈悲心?所以,我們就要有次第、由近而遠的,從自己的母親開始觀修起,而後漸漸擴及有情眾生,這就是一個自然開展慈悲心的過程。

第二點,不要把修行當功課:法王說,譬如做四不共加行,有些人太在意數字,連做大禮拜也去找一塊比較滑的板子,心想這樣滑得比較快,趕快做完,我就可以去領受什麼特別本尊法,上師也會覺得我好棒。這樣拚命趕功課的結果,數字是進步了,但心卻一點都沒有改變,「重點是信心的增加,而不是數字的增加。」

「功課不是給上師看的,是給自己看的,功德是要獻給自已的。」法王提醒,「重點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數字,譬如做十萬遍四加行,累積了很多個「0」,心性上卻沒改變,結果還真是個「0」。

第三點,不要把修行當儀式:法王說,不要把珍貴的法寶變成鄉下的祭祀儀式,觀修本尊時,重點是去思維特殊法相或法器內在的涵意。

譬如四臂觀音,華人都覺得很奇怪,觀音菩薩怎麼會有四條手臂?法王用中文開玩笑說,是不是觀世音菩薩「幹得不錯,所以佛陀就『欽此』,多賜給祂兩條手臂?」多出來那兩條,「也不是藏人裝上去的,那不是藏人幹的」……光這四臂就有這麼多妄念,「那觀修千手觀音時怎麼辦?」重要的是,要想這四臂代表的功德特質是什麼,那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象徵,要思維這四無量心的功德。

你看到生活裡,熱呼呼、香噴噴的佛法嗎?

如果避免了上述三種錯誤的修行狀況,接下來要怎麼做呢?

就是直接去觀修生活裡、人世間熱呼呼、香噴噴、活生生的佛法,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乾乾的文字。「所謂佛法,不只聽到,還要看到,要有直接體驗」,就像釋迦牟尼佛成道前,出王城四門看到的生老病死苦和修行寂靜之樂,那就是悉達多王子直接體驗到的「法」,那種對生命本質的直接體驗,對修行歷程是相當重要的。

至於在生活裡怎麼修呢?法王說,「修行就在你的工作裡,就看你用不用。」當你設計或販賣一樣東西時,可以帶著「布施之心」,讓它的品質更好一點。「布施,不一定要真的給一樣東西」,帶著善意努力工作,本身就是對社會的布施,這是真正的菩薩行,真正的布施。就像佛陀圓滿了布施波羅蜜,但世間還有那麼多貧困的人,他到底給了什麼?法王說:「佛陀給了他的未來,他的證悟是未來眾生無盡的資糧。未來無量,眾生也無量,豈不剛剛好?」

所以我們每天早上一起來,要憶持皈依戒,思維諸佛菩薩的功德,發願「今天的一切身語意,都要利他,不傷害任何眾生」,這就開始了「美好的修行的一天」。

有工作的人,要發願我們的工作帶給別人快樂,幫助別人,讓辦法讓品質提高,這就是工作裡的修行和布施。

有孩子的人,努力把孩子教養成慈悲利他的人,「這樣養孩子本身就是一項修行」。

有伴侶的人,擴大對伴侶的感情,就成為對眾生的愛和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會自然影響伴侶,法王說,當一個太太非常慈悲,他先生即使只是到花園裡澆水,都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很溫馨呢。

{rsmediagallery tags="news20090101-1"}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