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開示「如何開展悲心」
- 分類:歷年紀事
- 點擊數:20193
法王噶瑪巴開示「如何開展悲心」
地點:印度德里,印度環境中心(India Habitat Center)
時間:2010年2月19-20日
報導:法王噶瑪巴辦公室
攝影:法王噶瑪巴辦公室
應「普世責任基金會 」((the Foundation for Universal Responsibility)之邀,法王噶瑪巴從2月19日開始,連續兩天在德里給予開示。該基金會是達賴喇嘛尊者以其198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金所設立的非營利性組織。法王在該基金會開示的題目是「如何開展悲心」;由於聽眾涵蓋佛教徒以及對佛教有興趣的非佛教徒,因此法王在演說中除了提供實用的長養悲心的方法外,也根據佛法緣起互依的學理,呼籲眾人開展悲心。
開示共分四個段落:上午與下午的開示,以及每段開示結束後的問題與解答。上午開示的一開始,是由得獎的電影製作人兼脫口秀主持人惹吉福.梅若查(Rajiv Mehrotra)所致的熱烈歡迎詞;梅若查先生是達賴喇嘛尊者所委任的「普世責任基金會 」管理者。
首先,法王以悲心是所有佛教傳承的核心、也是佛法的精髓為開場。接著,法王進一步地將悲心區分為:專注於外的悲心、與專注於內的悲心。當往外觀察到眾生的痛苦,而昇起解除他人痛苦的願望時,這是我們通常說的悲心。當往內觀察到自己的痛苦,而昇起斷除自身痛苦的願望時,這便是出離心。此兩種悲心的分別在於所專注之對象的不同。各個宗派於此二者強調的重點或異,但是,法王說道,自身的痛苦也好、他人的痛苦也好,想要從痛苦中解脫的希冀卻是一致的。
在釐清為自身、或是為他人的解脫而修行之間的關係時,法王評論道,經典中提到有三種菩薩。最上乘的菩薩是可以令自身與他人同時獲得解脫,中乘的菩薩先令他人獲得解脫,而下乘的菩薩令自身先獲解脫。乍看之下,自先解脫者似乎是違反一般人對菩薩的觀感,但是,法王解釋道,在自心尚未調伏前,就想去降伏他人的煩惱,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但若因此而認為菩薩就該放棄利益他人的話,這又是個極大的偏差。有些菩薩可能就像是我們佛法的初學者一般,認識到自己目前尚未能利益他人,但卻立下慇切的誓願,希冀在未來能夠利益眾生。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循序修習戒、定、慧三學,以具足利益他人的能力。
因此之故,法王敦促聽眾要愛惜自己。法王強調,真正的愛自己包括要能認識到,什麼是對自己有益,而什麼又是對自己有害。這些,也都需要靠我們深入的思維與基本的分析來判斷。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會帶著鄙夷的態度來對待他人,以為這樣是佔上風,但是這最終反而會傷害到我們自己。
雖然說只透過開展自身的智慧———特別是瞭解絕對實相的智慧,是有可能解脫自身的痛苦,但法王指出,這也僅是一己的解脫而已。做為具有道義的人類,我們無法只顧自己由輪迴中解脫出來,而坐視他人持續地在其中受苦。特別是佛法教導我們應視所有眾生為我們過去生的母親,曾以善心與體貼之心養育過我們;只顧一己的解脫是忘恩負義的行為。然而,為了能夠有效地利益他人,我們必須瞭解各個眾生的煩惱、能力、與需求。法王評論道,這需要有極大的智慧,並且,最終是需要有遍知的能力,因為眾生的數量無盡、眾生的煩惱也是無盡的。因此,菩薩為救度眾生昇起大悲心,而將成就遍知的佛果視為他們最終的目標。
至於談到我們自身對悲心的修持,由於我們目前猶身陷苦海,是無法就這樣忽視自己的情況而完全地去照顧他人。實際上,我們更應該培養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並在這樣的基礎上來照顧自己。法王以捐助善款為例來說明此點:我們必須自己有財力才能貢獻出去。同樣地,如果我們希望帶給他人利益,我們就有責任調伏自心以長養內在的財富,如此也才能利益到他人。
在下午的開示中,法王以月稱論師(Chandrakirti)《入中論》(Madhyamakavatara)中的一則偈頌為開場:
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
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讚大悲心。
法王強調,這個能成熟為佛果的悲心之種子,不需向店中購買,或向他處引進,而是自然存在於我們的內在。但是,悲心的種子卻是需要我們的栽植與細心的澆灌。法王舉他成長於一個西藏游牧家庭的童年為例,回憶當時他看到動物受到宰殺時,內心體驗到的強烈感受。當時他的年紀還很小,甚至還不知道悲心這個詞,更遑論是知道它的重要性。雖然這幾年來研習佛經,甚至能嫻熟的隨口說出「願等虛空眾得安樂」等文句,但是卻沒有任何一項悲心的體驗,能比得上他幼年時對動物所自然產生的悲心。
法王補充說道,這代表著我們確實與生內俱悲心的種子。正如一棵樹必須要有深植入地的樹根,才能穩固挺立,也才能吸取水份以維持整棵樹;同樣地,我們也必須將悲心深深地根植入心,讓它變得安定穩固,如此我們才能進一步地成長。
於此,法王強調在悲心的修持上必須具有的抉擇。如果我們要種植一片森林,法王說道,我們不能光在那兒等著,希望風將種子吹到適宜植物生長的地方。而是,我們必須選擇開始行動,然後持續地有所作為;不僅只是做出植樹的決定,還必須用心地照顧它們,在適當的時間給予適量的水份。
法王半開玩笑地說道,他曾想過既然炸彈可以在瞬間奪取上百條的人命,若是我們能製造出一種悲心的炸彈,在炸開的瞬間解除幾百人的痛苦,而讓他們破涕為笑,這不知有多好。雖然這聽起來挺美的,但卻不可能發生;法王說道,普通的炸彈可以不顧我們的反對而奪取我們的性命,但是悲心的培養卻是一個無法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東西。我們必須心甘情願地去修持它。因此,悲心的修持與個人的選擇有關,而且它能夠帶給我們自由。相反地,煩惱會奪取我們的自由,而將我們置于它的掌控之下。悲心賜予我們掌握生命的機會。
接下來的開示,法王將重點轉移到忍辱的修持。法王強調,忍辱並不是說只是強忍著苦難,或是強迫自己吃苦。而是我們必須積極地訓練自己去看到煩惱的過患,如瞋恨的過患等。我們不能將煩惱視為只有部份的缺失,認為它們有時不好、有時好。反之,我們必須有一個清楚的確信,認為瞋恨等所有的煩惱有著完全徹底的缺失。具有這樣的確信,我們就會好好地保衛自己不受煩惱的侵犯。法王舉例說明,若是有人已經決定不要做某件事情,那麼當別人叫他去做這件事時,他就會毫無疑問地拒絕。同樣地,如果我們已經事先認定,跟隨煩惱絕對沒有好下場時,這樣的認知將會在煩惱昇起之際,保衛我們抵禦煩惱。
演講的最後,法王強調我們不應將修持視為是例行公事、或是一項工作,因為這樣會讓修持變得過份嚴肅而沉重。反之,我們應當採取的是一種比較遊樂的方式,不是去強迫自己,而是以熱忱與歡愉的心情來進行佛法的修持。
{rsmediagallery tags="news20100219"}
法王噶瑪巴開示「如何開展悲心」第二天
銜接著前一日在「普世責任基金會」的演講,法王噶瑪巴在今天上午繼續「悲心的開示」,並在下午給予諸佛悲心四臂觀音的口傳與禪修指導,而圓滿了此一系列的開示。法王「如何開展悲心」的演講是由「普世責任基金會」主辦,該基金會是達賴喇嘛尊者以其在1989年榮獲的諾貝爾和平獎之獎金所設立的組織。
在上午的開示中,法王重申,悲心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有的本性。法王解釋道,就像是太陽受到烏雲的遮擋一般,我們的悲心也許暫時未能彰顯、或完全地開展出來,但無論是任何暫時的障礙阻擋了它,悲心仍然與我們同在、依舊是我們本性的一部分。令我們的悲心無法開展的覆障,是可以完全被淨除的,因為它與悲心不同,它並非是我們的本性的一部份。引用佛經中對「善逝藏」(sugatagarbha)、或是「佛性」的開示,法王解釋道,一切眾生皆有證悟的種子。能令此種子成長、無限地增廣我們的功德特質的,即是悲心。
法王接著精選佛法中的相關法教,給予眾人開展悲心的實用方法。首先,法王點出具有明確悲心的對象是非常地重要。往往,法王評論道,當我們試著將悲心擴及至一切的眾生時,焦點反而變得模糊,而悲心跟著變得抽象。法王建議,這時不妨以一個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對方慈愛的人,做為我們一開始修持悲心的特定對象。通常,我們會以生育我們的母親為觀修的對象,因為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母親對於我們的關懷與照顧。當然,法王也同意,並非每一個人對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驗。但無論如何,一旦能夠對所選擇的對象產生強烈的悲心後,我們便再將悲心的對象擴大到其他類似的人。
法王接著論及一項增長悲心的共通修持,通常稱之為「七重因果修法」。此修法是以憶念所有眾生都曾是我們過去生的母親,曾經對我們有很大的恩德,以這樣的觀修入手。但對於過去生的存在不太確信的人,可以就這麼思維:即使僅在此生當中,所有我們獲得的東西都是來自他人;因此,其他的人對我們此生有很大的恩德。現今的世界已變小許多,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世界的一角對全世界所產生的影響。我們所有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彼此間有非常強的依存關係;而事實上,我們之所以共享這個世界,乃基於彼此間有強烈業力的連結。法王強調,所有我們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均來自於他人。不僅在維生物資方面是如此,就連無形的名譽與聲望也是如此。法王強調,即使你傲慢地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你的傲慢與優越感的本身,也還必須仰仗著他人的存在而有﹗
我們與他人的相互依存,以及我們的福祉有賴他人等事實,並不是思維概念上的練習,而是要去認清我們的真實情況。透過反覆地去思維他人對我們的恩德,我們也就能夠對他人昇起極大的關愛與呵護之情。就像是孩童極為鐘愛他們的玩具布偶,絕不允許它們有任何的傷害,或是與它們分開一般,我們也可以這樣地串習對他人的關愛與悲心。法王警惕大家,我們所培養的悲心不應該只是隱藏在心中,或是只存在於我們的佛堂內;而是必須以透過語言與肢體等行動,將它具體地展現出來。
在下午的開示中,法王給予了四臂觀音「遍利眾生修法」(All-Pervading Benefit of Beings)的口傳,此儀軌為第十五世紀的西藏大師唐東嘉波(Thangtong Gyalpo)所撰。法王解釋道,他自小成長於一個充盈著四臂觀音修持的環境。尤其是他的外婆與母親,兩位都是非常虔誠的四臂觀音修持者,經常唸誦四臂觀音的咒語。法王覺得,成長於一個四臂觀音咒音圍繞的環境,在他心中留下了很重要的烙印。有些父母遺留給子女的是物質上的資產,但法王離家太早,以至於無法繼承家中的財產。相反地,法王覺得他自己所繼承的家產———以他的個例而言是來自母系的家產,那即是四臂觀音的修持。因為這個緣故,法王在達蘭沙拉的住所接見訪客時,便是以傳授四臂觀音的儀軌與咒語,來與眾人結法緣。透過這樣的方式,法王希望能與相遇的人建立起如親人關愛般的連結。而在今天,法王對聚集在此的聽眾給予四臂觀音儀軌與咒語的口傳,希望所有在場的人都能夠與法王合為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法王在簡短地解釋四臂觀音名號之來由、四臂所象徵的意義、以及其它的特點後,給予了四臂觀音的口傳,接著進行了一段簡短的禪修指導與觀想。活動的最後,法王親手致贈每一位聽眾一條唸珠,以及一本法王的書,書名為「噶瑪巴的忠言」(Heart Advice of the Karmapa)。
演講結束法王離場後,聽眾仍彼此交換著心得與幸聞此殊勝開示的喜悅,持續地駐留在現場久久不捨離去。
年度新聞
- ► 2024 (2)
- ► 2023 (18)
- ► 2022 (19)
- ► 2021 (39)
- ► 2020 (3)
- ► 2019 (2)
- ► 2018 (56)
- ► 2017 (99)
- ► 2016 (119)
- ► 2015 (127)
- ► 2014 (115)
- ► 2013 (53)
- ► 2012 (100)
- ► 2011 (77)
- ► 2010 (84)
- ► 2009 (101)
- ► 2008 (53)
- ► 2007 (46)
- ► 2006 (24)
- ► 2005 (21)
- ► 2004 (16)
- ► 2003 (12)
- ► 2002 (9)
- ► 2001 (8)
- ► 2000 (6)
- ► 1999 (3)
- ► 1997 (1)
- ► 1996 (1)
- ► 1995 (1)
- ► 1994 (1)
- ► 1992 (8)
- ► 19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