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在威斯康辛:禪修的收獲取決於動機

時間:2015年5月5日
地點:美國 威斯康辛州 麥迪遜

 

今日上午法王噶瑪巴應德噶禪修中心(the Tergar Meditation Community)之邀,於麥迪遜市(Madison)開示禪修與虔敬。會中,法王對於日漸受到歡迎的禪修進行反思,鼓勵會眾不要低估禪修真正的潛能,並傳授大眾修持要點,以便獲得禪修究竟圓滿的利益。此外,針對那些對虔敬的觀念和培養感到困難的西方人,法王同時給予由衷的建議。

活動一開始,著名的神經科學家李察.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和德噶禪修中心的主要負責人向法王敬獻曼達,接著由德噶禪修中心的指導員麥歐欣.凱利(Myoshin Kelley)代表致歡迎詞。

這場開示預定的主題是〈大手印傳承祈請文〉,法王指出,這部經文主要講的是禪修,而此內容非常適合在場的會眾,所以法王的開示將會以禪修為主,而不是對經文的逐句講解。

首先,法王回顧最近在訪問「谷歌」(Google)和「臉書」(Facebook)的國際總部時,有機會觀察到這些公司為員工提供的禪修設施,法王將這類的現象,稱為是普羅大眾對禪修極具價值的逐漸認可和新興的興趣。

佛教傳統所提供的禪修方法,成效遠遠超過單純的減輕壓力或放鬆心情。究竟上來說,法王指出:「禪修是修心的方法,它讓我們認識自己,從根本上轉化我們的性格和思維。因此,禪修是轉化我們動機和行為的一項工具。」

為了獲得禪修究竟圓滿的潛力,法王說明;「除了將身體調整為某種姿勢並放鬆心情外,我們還必須結合傳統禪修所提供的一些額外因素。」

法王接著引用某個西藏俚語中的第一句話:「禪修的持有者是出離。」而這句話實際的意思是:「禪修的持有者是我們的動機」,法王說明:「我們禪修的經驗和效應,完全取決於我們禪修時所抱持的動機。」

「短視近利是當今普遍的追求。雖然我們都希望能夠更放鬆、更沒有壓力,但有時我們禪修的主要動機,卻只是尋求心靈的按摩或某種心靈的安慰。」

法王進一步解釋:「我們設定的禪修目標決定了我們禪修的收獲。例如,我們可能因為周遭環境的緣故,在工作或情緒上遭遇困難而感到壓力,這時我們可能希望以禪修來減輕這樣的壓力。如果是帶著這樣的動機來進行禪修的話,雖然禪修可以達到我們的目標,但卻無法為我們帶來任何超越這些目標的效果。」

因此,法王鼓勵禪修者要樹立廣大深遠的目標,邀請會眾向內審視,確保自己的動機足夠深遠,以期受用禪修究竟圓滿的果實:「如果我們所生起的動機,能夠超越短視和有限的目標,那麼我們禪修的收獲就會更為廣大有力。」

一旦我們為自身的禪修奠定偉大崇高的目標後,能夠對我們的禪修有所增益和提升的便是虔敬。接著,法王詳細解釋虔敬的本質和作用。法王指出,對一些西方佛弟子而言,虔敬是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法王因此給予相關的精要口訣,希望幫助他們突破障礙。

在釐清信心和虔敬的關係時,法王指出,在精要或個人修行的口訣中,虔敬出現的頻率較高,而信心通常是用於經文中的術語。一般而言,信心主要有三種:崇敬的信心、渴慕的信心、清淨的信心。崇敬的信心是對具信心的對象的崇拜和敬仰;渴慕的信心是對具信心的對象的渴望並生起仿傚之心。虔敬與第二種信心最接近,它指的是渴望自己能夠從痛苦中解脫的信心。

渴慕的信心是我們在修行道上得以進步最重要的一種信心:「我們不只是尋求皈依處的保護,同時也尋求讓自己成為皈依處。」

因此,法王說明:「最圓滿的信心不只是向他處尋求庇佑,同時渴望自己成為無畏的人,能夠為他人提供保護和皈依。」

然而,虔敬不僅是這種渴慕的信心,它還具有其他的重點,如同虔敬一詞的藏文是「慕故」(mö-gü),其中第一個字「慕」是渴慕的信心,第二個字「故」是恭敬的意思。相對而言,渴慕是一種心理狀態,而恭敬則涉及身體和語言上的行為:

「虔敬與信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透過身、語、意所傳達出的完全投入和強烈誓言。總而言之,虔敬的修持涉及駕馭我們的身、語、意,讓我們的三門完全投注在獲得解脫的這個目標上。」

法王指出,那些向他表示自己難以生起虔敬的人,其實是忽略了虔敬這項更積極的要素:

「這些人似乎認為虔敬是相信或想著某個東西。例如,如果是處於上師和弟子的關係之中的話,他們便認為虔敬代表對上師身、語、意的功德感到崇敬,而似乎將持續的投入和參與,以及將獲得解脫列為優先的這種功德特質忽視了。」

為了培養虔敬的恭敬層面,法王建議大家仔細檢視自身,以便清楚瞭解自己修持虔敬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為什麼我要培養這種信任和信心?它的目的是什麼?什麼是我要達到的目標?」

「如果我們只有愚信,設法說服自己相信某個東西,但不瞭解其中的目的和道理,我們或許還是能夠生起某種信心,但這樣的信心並不夠。」

法王舉密勒日巴為例以強調此點。密勒日巴通過對過去行為的悔恨,因而對自己的目標和優先次序完全一清二楚,正是由於這種絕對的清楚,使得密勒日巴能夠駕馭他全部的生命,朝向獲得解脫的目標,同時對指導他達此目標的上師,具有堅定強烈的虔敬:

「如果能夠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我認為,我們對自己奮鬥的目標的清楚程度,相當於我們真誠的虔敬的增長程度。」當虔敬有所增長,我們的禪修也會有所進步,法王接著引用前面提到的西藏俚語的下一句話:「禪修的增長者是虔敬。」

李察.戴維森教授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帶領一個團隊,研究禪修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由於這個團隊也在現場,法王特別提到,他在與接受神經科學實驗檢測的一些禪修者交談時,曾討論到虔敬的效應:

「這些禪修者告訴我,他們在禪修慈悲時會產生可被檢測到的效應,而當他們禪修對上師的虔敬時,效應甚至更加明顯。我想這應驗了虔敬真的是影響我們禪修的最重要方法。」

對於那些希望培養與加深禪修經驗的人,法王強調虔敬的力量:「虔敬是達此目標的最深奧的方法。」

結語中,法王從內心深處分享對明就仁波切的感言。明就仁波切是德噶禪修中心的精神總指導,四年期間在無人知曉的地方修持浪跡天涯的瑜伽行:

「許多人為此感到憂心,而我抱著極大的興味靜觀一切。我想,明就仁波切閉關一事的建樹之一,便是讓各位有機會成長茁壯,能夠獨當一面處理這樣的事情。因此,現在我得到一個靈感,如果我也傚法仁波切的行誼,結果可能相當不錯!」

「有幾個人來見我,他們告訴我:『如果仁波切離開的時間更長,我恐怕會撐不住。』但事實證明各位操持得體,我謹代表明就仁波切感謝各位,而我個人也要謝謝各位在持守仁波切法教上的美好貢獻,以及帶著清淨的動機合作無間。」

在德噶禪修中心的指導員愛德文.凱利(Edwin Kelley)致閉幕詞後,法王步下法座離開會場,臉上一抹淡淡的笑容。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