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課程《修心絮語》.4-4
- 分類:歷年紀事
- 點擊數:16812
時間:2016年2月19日上午9:00-11:2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祈願法會會場
皈依發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授課上師: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課程主題:波多瓦大師《修心絮語》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法王上座後,大眾唱頌〈三十七供獻曼達〉、〈請轉法輪〉、〈菩薩戒傳承祈請文〉後,法王開示:
首先要跟大家說聲早安!今天是祈願法會正行課程的最後一天,就像昨天說到波多瓦大師的《修心絮語》,如果念一段解釋一段,這次很難能教完,前幾天也只有講了兩到三頁而已。所以我在想,如果沒時間的話,也許最後就把剩下部分念過去,也讓各位得到波多瓦大師的口傳,如果努力的話,我也會將它解釋完。
■ 不捨此生,任何修持都白花力氣
(法王口傳《修心絮語》:)
這個階段該做的修持,只有一個,就是發自內心真實憶念死亡,這時候才算是捨棄了此生,才算是真正奠定了佛法的基礎,步上了修道的旅程,水流入了進口,功德的生起將不會困難。由於具有內在的善因,因此惡緣也難以動搖,能夠如法地修持佛法,依教奉行。
如果沒有捨棄此生,就算知道如何引經據典,或者進入大乘密咒之門而知道如何修持無二雙運,也跟世俗凡夫沒有什麼兩樣。
因此,阿底峽尊者開示出匯集一切經藏要義的三士夫道法。其中下士夫指的是能夠捨棄此生,害怕來世惡道痛苦而修持的人。如果他的心中沒有生起這樣的觀念,再怎麼教授[下士夫的道法]也是沒有辦法生起[出離心]的。為什麼呢?例如一個人跟隨一位善知識接受皈依發心的教授,但之後卻不尊稱對方為傳法老師,因為怕被別人取笑,因此秘而不宣。別人問說:「難道他不是你的師父嗎?」這人卻回答說:「除了皈依發心之外,其他沒多學。」[這樣的回答]代表這個人犯了很大的錯誤,因為他根本不知道皈依和發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這一段主要的意思是,如果你沒有捨棄此生厭離現世的話,任何佛法的修持都起不了什麼作用。因此,沒有捨棄此生,就算知道如何引經據典──所謂引經據典,指的是能好好引述經典中的說法跟解釋,也都沒有任何幫助。
同樣地,就算是穿著非常尊貴的法衣祖衣,也沒什麼用;就算是你到老都一直修密法門,也沒什麼用───也跟凡夫沒兩樣,因為你沒有捨棄此生。
為什麼會這樣?如何判定一個人是修行者或不是?判斷標準就是一個人有沒有捨棄此生或厭離現世。所以如果你不捨棄此生的話,外相好像在修持,但本質上只是在辛勞地做些沒意義的事情,就好像在追逐海市蜃樓。
■ 對凡夫,小乘法就是無上乘法
所以波多瓦大師接著說,現在根本沒有人追求所謂「遍知的佛果」了,也不要談二乘的聲聞、緣覺果位;甚至也沒有人想修持禪定,追求投生到無色界天;連最下等的「來生投生為人或天人」的果報,也沒有人在追求了。聽波多瓦大師這麼說,有人會說:「真的嗎?這樣說也太過份了吧!」波多瓦大師就說:「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人生起捨棄此生、厭離三惡道果報、尋求來世的心了!」
是什麼樣的業果,導致我們投生到地獄、餓鬼等三惡道呢?是十惡。波多瓦大師說:現在呢,連持教大師也都在努力行持惡行,更不用說一般的人了。現在真的沒什麼人會恐懼落入到三惡道了。
所以同樣的,我們一般會說,大乘法或小乘法只是相對而言,不代表小乘法不如大乘法就可以輕視,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以我們凡夫為例,小乘法根本不是小乘,可以說是無上乘啊!因為我們心中根本連小乘法都生不起。小乘法被稱為小乘,是對一個已經修持大乘的行者來說,小乘是小;但對我們凡夫來說,小乘法根本不是小乘,而是無上乘了。
■ 教你純正佛法的,就是「善知識」
所以接著波多瓦大師剛在內文提到一個例子,例如一個人跟隨善知識受皈依發心的教法,原文的善知識用的是「格西」。
格西這個詞現在變成一個學位,過去是格魯派經過考試得到格西的學位,但格西這個詞就是「善知識」的縮寫,藏文是「給威些念」,原文是格西,中文說「善知識」。意思就是,這裡有人跟隨善知識,就是老師學到皈依發心,接著這個人發現這個上師太普通了,也不是很出名,他就說這個人不是我老師。別人就問說:「你不是跟隨他學習這些教法嗎?難道他不是你的老師嗎?」其實這個人心裡覺得老師不太出名也沒什麼,太樸素,他還會覺得丟臉,他就說:「其實也沒什麼,我就是跟他學皈依跟發心而已。」這代表這個人根本不懂,皈依發心就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波多瓦大師說:這樣的說法很有問題,皈依跟發心就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尤其發心、發菩提心是大乘法教的根本。這個人說:「喔,我只是跟他學了皈依跟發心。」就好像在說皈依跟發心不算是什麼佛法,這樣的說法本身是有大問題的。
現在還有一些學生會跟上師說,我現在來跟你學法可以喔,但我學之前請你答應,不可以跟任何人說我來跟你學,你答應的話,我才跟你學。竟然有這樣奇怪的師徒關係,所以呢,真的在末法時代裡,什麼樣的關係都有。
■ 選手機都要觀察再三,選老師難道不用?
(法王接著口傳:)
以我自己的想法來說,所有曾經結下法緣的上師,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給予很大的啟發,句句都是無價的。因此,捨棄此生的人真的非常少,然而說自己是菩薩的人卻很多,我覺得這些人也是為了此生[而這麼說的]。對我來說,在乎的是如果今晚就死了該怎麼辦,不會多想明天之後的事情。明白[死亡無常的]道理,就會了解萬法的要義,這也是最重要的修持道糧。
[有時]我以為對方也有和我一樣的體會,因此和對方分享,但發現對方和我的想法完全不同,他擔心我,我則是對他感到失望。一般而言,如果內心沒有一種篤定,懂再多的佛法也沒有用。
對於一個真的想修行佛法的人來說,沒有比依止一位老師更重要的事情了。從道次第的修行來說,最重要的是你要先依止一位善知識或一位老師。所以懂得如何觀察依止一位上師很重要,就像你要買手機,不管蘋果或三星,或你要買電腦,你首先都會觀察分析作業軟體、記憶體、速度有多快、容量有多大等等,事實上,這些產品最多用一兩年,你就花這麼多心思在比價、比較性能等等,依止善知識難道不用嗎?
以前在西藏,獒犬很夯,貴到不行,現在沒人買了。現在大家要買的是馬。小時候我在藏地牧區的時候,看大人買馬,不是隨便看了就買,都要好好觀察的,看牠的嘴巴、牙齒、看右邊、看左邊,買匹馬沒那麼容易的,都要好好觀察後才能買。你看這些人買匹馬都花這麼多心力,說實在的,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很多人不是把馬當交通工具,買匹馬只是自己好玩而已,但光是為了好玩,他也會花很多心力好好觀察分析。
上師又是怎麼樣的對象呢?上師可是我們從現在到未成佛之前的心靈寄託處,真正皈依處,真正能守護我們的對象,也是今生來世的依託,由於這麼重要,所以在依止前,更要好好花時間分析觀察你想依止的上師。
大家在依止一位上師之前,真的要好好觀察,沒有好好觀察,一股腦依止的話,會發生被騙的狀況。上師會出狀況,首先是弟子沒有好好觀察就迷信地依止了,所以不能說是上師的錯而已,也在於弟子的迷信跟沒有好好的觀察。
有時候想想,我們花那麼多時間比價買手機,但卻那麼輕易就跟隨一位上師,──上師跟手機,到底哪一個比較珍貴啊!
■ 依止上師,也成了「衝動消費」、「投訴文化」?
尤其我們都被現代快速消費給寵壞了,習慣衝動購買,發現不好用,就到公司客服投訴跟抱怨,其實想想是自己的責任,太衝動了,沒有好好分析就買了,結果有問題就開罵。
依止上師也是這樣。仔細想想,責任其實在自己,不要帶著世俗這樣的投訴文化找上師,今生還有機會投訴,來生就沒有機會了。要想想他可是帶著你生生世世福祉的上師,所以更要好好觀察再依止。總而言之,當我們在依止一位善知識時,先不談善知識是好是壞,總之不要一衝動就依止,而是要觀察後再決定。
■ 看見上師身口意功德,才能和上師真正相應
《修心絮語》裡面也提到,直到你觀察一位善知識的身口意功德,也生起信心後,這時候才算是真的對上師生起正信、不變的信心,沒有這些而生起恭敬,或再怎麼想跟在他身邊,都只是假象、假修而已,不是真的;一定要真的從內心深處觀察上師的身口意,然後生起信心,才算是生起正信。
但是呢,講到依止上師之前的「觀察」,大家不要有誤解,這跟一般觀察不一樣,現代人多習慣的是觀察不好的地方,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卻要努力透過觀察找出問題。但這裡所謂「觀察」上師,是觀察他的身口意的功德,如果帶著錯誤理解的觀察,好像全世界都是不好的上師,這樣的話沒人敢說要觀察一位上師,比如現在有人在觀察我在做什麼,要挑出毛病、找出問題,但我覺得這樣挑毛病的觀察,對於依止善知識上來說是沒有用處的。
所以什麼才是真正的修持上師瑜伽或上師相應法呢?就是透過觀察上師身口意的功德,生起正信的當下,就是修持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了。藏文的〈上師相應法〉會念「嗡 班扎咕魯」加上上師名字,譬如「嗡 班扎咕魯扎西」,或外國人「嗡 班扎咕魯傑克」,念念念好像持咒閉關一樣,只是裝模作樣在修上師相應法而已,都不是真正在修。
■ 不要修一套、做一套
所以接著波多瓦大師說:我從沒有親近過不如法的上師,所有我跟隨過的上師,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語都能對治我的煩惱,而且他們的教法都不是一種學問,不是一種嘴上說說的道理而已。嘴巴上說的知識沒什麼用,重點在於法要入心,佛法跟修行的人要沒有分別,如同水乳交融一般。「法要入心」,就是當你實踐了佛法時,就稱為「法要入心」。
這裡我們說,佛法和行者兩著要交融、合一的。佛法就是修持的法門跟方法,行者就是修行實踐佛法的人,這兩種應該要沒有距離的。什麼叫做錯誤的修持,就是你還是你,佛法還是佛法,你還是堅固的你,而佛法還是在遙遠的地方,還在某個方法、某個經典裡……,這樣的話,就沒有做到法入心,就沒有辦法好好地修持。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在修持悲心的法門,悲心就是發自內心生起一念心覺得,眾生真是太苦了,多麼希望眾生離開痛苦啊!你是發自內心的觀修,就是在修持悲心。不過,有些人說是在修悲心但卻暴躁易怒,情緒來了一下子就生氣,這樣的人跟悲心法門是相違悖的──嘴巴上說是「願眾生離苦」,實際情緒上卻是在「讓眾生受苦」,這樣的話,不只是佛法跟他本身有距離,甚至是顛倒的。
好,那我想今天波多瓦大師的修心教言,就說到這裡,看時間也沒時間給口傳了。
■ 法王口傳:長短軌四加行,四座上師相應法
有人請求四不共加行的口傳,我會先給我所編寫的短軌四不共加行的口傳。
(法王口傳短軌四不共加行)
接下來要給岡倉噶舉的傳統四加行的口傳,跟剛剛我撰寫比較短的儀軌來說,這個版本比較長,這個版本是「了義寶藏」系列所出版的儀軌。
(法王口傳岡倉噶舉的傳統四加行)
剛剛給的口傳是岡倉噶舉傳統長軌的四加行儀軌,接下來要給《四座上師相應法》的口傳,這對我來說是很有感受的法門,對我來說,加持是很大的。
很多人得到很多本尊法的灌頂,但很難把所有得過、求過的法每天都修一遍,格魯派就有個修持《六座上師相應法》的儀軌,念誦完一次,就算是做完所有本尊的修持;噶舉派的話,念一次《四座上師相應法》的儀軌,就等於做了所有的本尊修持。
但到底算不算「做完所有本尊修持」,其實還是看你自己,如果你領悟了上師的本質其實跟一切本尊、佛菩薩是沒有差別的話,那麼念一次《四座上師相應法》就等於修一次所有的本尊了。但如果你分別心、執著心很強,認為上師是某個特別的、黑黑的獨立個體,那麼念一遍《四座上師相應法》是不會等於修持所有本尊法的。總之,接著我要給予這個口傳。
(法王口傳《四座上師相應法》)
剛剛我就給予《四座上師相應法》的口傳,雖然時間已經過了,請大家忍耐一下,可能我會講到11:00,因為我們都在印度嘛,你知道,超過半小時其實沒差的。
■ 明年講《四座上師相應法》,考慮給勝樂金剛灌頂
這裡我要補充說明的是,剛剛口傳的《四座上師相應法》,如果你沒得過勝樂金剛或金剛亥母灌頂的話,就不可以修這個法,因為相應法需要觀想自己是金剛亥母。除非你在上師面前得到不共的加持或允許之外,一般來說第八世大寶法王寫的這部《四座上師相應法》,若沒得到勝樂金剛或金剛亥母的灌頂的話,是不可以隨意修持的。
勝樂金剛本尊在整個達波噶舉來說,是最主要的一個本尊,尤其是岡倉噶舉──岡波巴傳給杜松虔巴的傳承的主要修持:生起次第是俱生母,也就是金剛亥母,圓滿次第是心氣無二法。所以可以說這是整個岡倉噶舉最重要的修持。換句話說,要得到岡倉噶舉的加持,關鍵就在於生圓兩個次第的修持,而這兩個修持,不是可以隨便傳授的,例如勝樂金剛或金剛亥母的本尊法,可不是上師有手就能給,也不是弟子有頭就能領受的。這樣的禁令是要嚴格遵守的。
然而相較於金剛亥母單尊,勝樂金剛單尊的禁令相對而言是比較鬆的,因此對於想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的行者來說,不用得到勝樂金剛的四灌,只要得到瓶灌、五明灌也就可以。
明年祈願法會要講的是《了義炬》當中的「上師相應法」,我們會配合第八世法王所撰寫的《四座上師相應法》來做觀修和累積念誦次數。同時,配合活動我想繪製一幅四座上師相應法的唐卡。這個傳統來自以前噶瑪巴嘎千大營地,有個叫做「仰日嘎」的特殊營區,當中會供奉一幅叫做「咕魯 惹那」(上師珍寶)的唐卡,指的就是四座上師相應法的珍貴唐卡。據說這個唐卡是出自於司徒確吉蔣采的淨觀。
同時我找到許多《四座上師相應法」的註解本,其實三、四年前就編輯好了,但還沒寫好序言所以一直沒有出版。希望明年能夠出版。同時可能給予勝樂金剛的瓶灌,但還不一定。
(維那師帶領唱誦〈菩提道次第祈願文〉,法王接著念誦給予生者跟往者迴向的〈冥陽迴向文〉,法王接著宣布:)
■ 宣布事項
一、今天身體不舒服,除非明天要離開的,否則一律改到明天上午接見,我心裡很想見大家,但身體實在撐不住了。
二、讖摩香義賣開始:昨天下午提到,有讖摩香義賣,這是為了興建女眾佛學院,下午會開始義賣,因為數量很少,只是結緣,限購一份。
三、明年女眾寺院各五位參加不動佛閉關:這次參加尼眾辨經法會,我知道很多尼眾都做完四加行了,我很高興,我在這裡跟大家說,明年不動佛的閉關,會先給尼眾每個寺院五個名額,應該會有很多人報名,我想寺院就用抽籤的方式,明天請大家把名單給堪布列謝。
在法王慈悲的口傳與允諾後,最後,大眾唱頌〈祈願成就真言〉、〈十方四世諸佛菩薩祈願文〉,圓滿結束《修心絮語》的課程。
年度新聞
- ► 2024 (2)
- ► 2023 (18)
- ► 2022 (19)
- ► 2021 (39)
- ► 2020 (3)
- ► 2019 (2)
- ► 2018 (56)
- ► 2017 (99)
- ► 2016 (119)
- ► 2015 (127)
- ► 2014 (115)
- ► 2013 (53)
- ► 2012 (100)
- ► 2011 (77)
- ► 2010 (84)
- ► 2009 (101)
- ► 2008 (53)
- ► 2007 (46)
- ► 2006 (24)
- ► 2005 (21)
- ► 2004 (16)
- ► 2003 (12)
- ► 2002 (9)
- ► 2001 (8)
- ► 2000 (6)
- ► 1999 (3)
- ► 1997 (1)
- ► 1996 (1)
- ► 1995 (1)
- ► 1994 (1)
- ► 1992 (8)
- ► 19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