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歐洲行】法王噶瑪巴巡視柏林中心噶瑪教勝林

時間:2015年9月5日
地點:德國 門茨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在2014年5月的首度歐洲之行時,表示希望繼續他的前世——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Rangjung Rigpe Dorje)所開啟的事業。而這次在二度訪歐期間,法王終於能夠巡視麾下的佛學中心——噶瑪教勝林(Karma Tengyal Ling)。這所位於柏林西北方70公里外的佛學中心,它的名字是第十六法王噶瑪巴在1977年所賜。第十七世法王小時候在西藏時便對這所中心已有耳聞,而今天數個小時的視察,終於一償多年的夙願。

在接受特別的午宴招待前,法王先是在佛殿內接見中心的信眾,接著巡視中心幅員遼闊的土地。法王陞座時,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由於大殿的天花板較低,登上法座時,他的頭便頂到座位上方的傘蓋,法王笑著坐下來,接著帶領祈願文。噶瑪教勝林的總管暨創辦人候思特.布朗(Horst Brumm)歡迎法王,並正式將這所佛學中心敬獻給法王,他發言:「這是您的中心,我們將聽從您的吩咐。我們一直在等您來接管這個地方。」接著,法王將一幅親筆簽名的釋迦牟尼佛唐卡,致贈給噶瑪教勝林。

在接下來的傳統歡迎儀式中,會眾一面享用西藏奶茶和吉祥甜飯,一面輕鬆地和法王進行互動。在問到當地的野生動物時,法王得到的答覆是這裡有熊、野豬、兔子、老鷹,還有很多老鼠。法王還問到,他抵達時在中心上空盤旋的遙控飛機;沒多久,法王便自己操作這台遙控飛機,自如地讓它在林間和建築物上空翱翔,最後還讓它平穩地降落到地面,出神入化的技術,令大家瞠目結舌。

在對信眾的簡短開示中,法王毫不保留他對噶瑪教勝林的信心:「第十六世法王以最殊勝的發心為這所中心命名…這會是一個佛法非常興盛的地方。」法王同時讚揚候思特.布朗和碧姬.可妮(Brigitte Koenig)盡忠職守,三十多年如一日。

「這個地方真的會讓我想起西藏。」法王感性地說:「我要向他們兩位表達我由衷的謝意,這麼多年來遭遇了這麼多的困難,他們一直守護著這個地方,還有其他人也是一樣。我祈願我們能夠很快地將它發展成為一個偉大的中心…在此成辦許多良善的事業。」

接著,法王展開對這個地方的導覽,重點放在新中心的建築工地。法王一行繞過現有的建築群,穿過林地,橫越一大片剛收割的田地,穿越另一個林地,然後進入一座花園,最後抵達一棟正在緩慢地進行整修的房子。

在享用由西藏廚師和義工準備的午餐後,法王在大殿接見一群當地民眾,協助候思特.布朗買地,並且支持佛教中心成立的便是這群人。法王首先說明:「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的願景是,希望這整個地區享有和平與安樂,人民彼此過著和諧的生活。」

「雖然我們成長於不同的宗教環境,有著稍微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們仍然在心意投合、友好、和諧的氣氛下相聚在這裡。雖然我們有許多的不同點,但彼此的關懷和尊重卻更為重要。」由於21世紀是「資訊的時代」,各民族間在文化和宗教上,已有廣泛的知性交流:「我相信,現今這個時代正是讓我們有機會在個人的層次上學習認識彼此、尊重彼此的時候。」法王指出,關鍵不在於我們的差異,而在於我們共通的人性。

「雖然在許多方面我們有所不同,但在本質上卻都一樣:我們都渴望安樂,我們都想要免於痛苦。基本上,我們都只是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類。就這點而言,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都踏在共享的相同土地上。」

「我認為記住這點非常重要。尤其現在世界遭遇各種的衝突和問題,許多人遭受痛苦和困難,學習如何彼此合作似乎愈來愈迫切。我們必須在這個共同的基礎上,合作關懷和幫助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眾生。」

結語中,法王感謝當地民眾多年來對噶瑪教勝林的支持、協助和鼓勵,並且向大家致歉:「我現在無法再多說,一定是中午吃多了。」引來全場的笑聲和掌聲。接著,法王回到主要的建築物,與中心的理事會成員商討中心未來的計劃。

噶瑪教勝林過去的一段歷史,展現出殊勝的因緣合和,以及一群人發心在柏林建立佛學中心的毅力和決心。故事要從1976年說起,當時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寫下「噶瑪教勝林」(Karma Tengyal Ling)幾個字,做為未來柏林佛學中心的名字。有一種說法是,第十六世法王預言,在「德國首都柏林」將會有一所佛法興盛的佛學中心;然而,這個預言當時唯一的美中不足之處,在於那個時候德國的首都是波昂,還不是現在的柏林。

隔年1977年,在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陪同下,法王來到柏林進行短暫的訪問。臨行前,法王將這個寫著中心名字的紙張,交給了一小群信眾,同時留下自己的鈴和杵,做為這座中心弘展的種子。

那時信眾的聚會都是輪流在各自的家中進行。好不容易熬到1983年時,這個小團體租下一間工廠的四樓,柏林的第一所藏傳佛教中心於焉誕生。然而共享這個層樓的,還有一群音樂家,中心第二元老級的碧姬.可妮回憶:「要在搖滾樂中禪修,真是非常困難!」

1984年,這個團體終於有了自己的空間,但一直要到1989年德國統一,前東德政府的資產以合理的價位上市後,他們才開始有能力購買土地。噶瑪教勝林的前身是一座農場,1945年時改建為工廠工人的孩童渡假村,因此在購買之初,這裡便有現成的房舍,可以很快用做宿舍和佛殿。而它的土地在自然保育區內,通常申請建築許可不容易通過,但由於土地上已經蓋有房舍,這個事實使得申請容易一些。

當時競標的還有其他幾位買主,當地村民猶疑不決,是否該讓佛教徒入主這塊土地。1992年「世界佛教大會」(the World Buddhist Congress)在前東柏林舉行,一時之間,佛教在德國廣獲接受和尊重,當地村民因而放下疑慮,展開雙臂,歡迎佛教徒遷入。自此,在候思特.布朗和碧姬.可妮的努力下,中心漸成氣候。按照目前計劃,噶瑪教勝林院地完成擴增後,總面積將高達二百公頃。

第十七世法王啟程時,信眾在路旁揮手道別,目送車子駛入連接兩公里外門茨村(Menz)的黃土小徑。當法王的座車再也看不見時,大家站在原地,若有所失,不多久,驀然回過神來,給彼此一個擁抱,微笑著拭去臉上歡喜的淚水:法王噶瑪巴終於回到自己的中心,而一切的吉祥殊勝,天上人間莫大於此。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