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首次加拿大弘法 .「佛教的根道果」第一堂課
- 分類:歷年紀事
- 點擊數:18380
時間:2017年6月2日早上
地點:加拿大多倫多展覽館能源廳
用「無我」為自己鬆綁,打開生命格局
探尋「無我」,要在生活中體會:「我真的可以獨立自主、不依靠他人存在嗎?」
主講: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主題:跨越時代的智慧(How to Apply Ancient Wisdom in Modern Times)
藏譯中:堪布丹傑
加拿大國會議員阿瑞福.弗朗尼先生(Arif Virani)首先代表加拿大政府致詞表示:「特別感謝並歡迎尊貴的法王噶瑪巴,第一次來訪加拿大。今年是加拿大建國150周年,會有許多的慶典,可以讓法王有機會看到加拿大是這樣一個融合各種信仰、語言、多元文化的地方。同時,這裡也是亞洲之外『擁有最大藏族社群』的國家,因此,特別歡迎法王到訪。」
這位議員並說:「我今天也很感動,看到在座這麼多人,尤其在座很多非佛教徒,看到法王不僅僅是對加拿大、而是對全世界的種族融合,都有影響力。」
接著主辦單位邀請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開始今天的課程,以下是法王開示:
首先要跟大家說一聲早安!今天有很多的來賓,還有僧伽大眾和所有與會的大眾,首先要問候大家。這次是我第一次來到加拿大,今天能夠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城市當中,有這樣一場演講,跟大家結下一個法緣,我感到非常的高興。
我要特別謝謝這位議員先生。因為我曾在YouTube頻道當中,見過他在議會殿堂,和大家討論有關藏族、藏文化的一個議題。今天能夠有機會當面見到他,我也感到非常的高興。
多倫多是個非常特別的城市,因為這個城市有多元的文化及不同種族,各種民族都可以自由地保存、傳播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而且不同族群之間相互尊重,我覺得這是這個城市極為珍貴且非常特別的特點。
尤其大部分藏族移民都住在加拿大的多倫多,這城市裡有非常多的藏族人口,因此可以說,藏傳佛教或者藏族文化,都在多倫多這城市裡,在市民大家的歡迎和照顧之下,得到了一種保存和延續。而且藏族人民的生活也在這裡受到照顧、得到保障,所以我想要藉著今天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感謝大家!
今天開始得比較晚,現在似乎也已經快到結束的時間了,不過今天本來就是我們上課的第一天、第一堂課,主辦單位還在適應當中,總之在這兩天的幾堂課中,會有佛法的開示,來跟大家結下法緣。
■佛教的根、道、果
這次的主題是談「佛教的根、道、果」。
其實我是在今天早上,才知道要改講這個主題。之前好像說是講「修心」或另外一個主題。
講到「根、道、果」,由於佛法涵蓋的內容極為廣闊,因此傳統分類時,我們會將所有的佛法歸納、涵攝為「根、道、果」的架構,來做解說。也就是說,「根、道、果」這主題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可說將整個佛法都涵蓋其中了,在沒有準備之下,也很難講得很完整。
■根:正確看見「萬法的本然狀態」
「根」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萬物的實相」,也就是一切萬法的實際狀況。「根」就是將「整個萬法的實相狀態是什麼」介紹給我們,也就是一個基礎。
所謂「事物的實相」,或「萬法的本然狀態」,不會因為我們能看到或未能看到,而受到影響,它就是保持那樣的狀態。從它本身角度而言,是毫無差別的;而常常會造成問題的,是我們自己。
若我們未能照見,或說並未如實、正確地照見到萬法的本質,也就是它實際的狀況、實相的話,就會產生許多的問題。許多的煩惱、許多的痛苦也會由此產生。因此,我覺得在瞭解所謂的「根」,就是「整個基礎」、「萬法的實相」時,有一個重點就是:我們要正確地去瞭解它,或者說如實地照見萬法的本質。
當你用對了方法、正確地去看時,才有可能看得到,或者說照見得了,觀見得到,這樣一個萬法的實相。
佛教很注重觀念和見解。舉例來說,「空性」或「無我」等見解,其實都是在幫助我們正確地去瞭解萬法的實際狀態,在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去看」。
簡單來說,所謂的「見解」或「根」的部分,其實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看」、「如何正確地看」。
■無我: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存在嗎?
舉例而言,「無我」的見解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好好地去觀照、觀察一下所謂的「我」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般認為,「我」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但若你真的去分析、去觀察的話,會發現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實際上,你不可能不需要依靠任何其他因緣,就能獨立自主地存在。談到我們的這個身體好了,舉例來說,我們的色蘊、這個身體,是依靠父精母血、依靠父母而得到的。接著我們會成長發育,整個過程之中,也需要眾多外在的條件跟因緣,讓我們這身體能成長跟生存下去。
我們可以看看我們現在吃的食物、用的東西、穿的衣服等等,這一切其實都來自於其他人。所以其實並沒有一個我們所認為的,所謂獨立、跟他人毫無關聯性的「我」存在著。
很多人會對「無我」這用詞感到疑惑,好像這是一種很強烈的用詞,代表「沒有我」,很多人就會以為,是不是根本就沒有「我」了?但我覺得其實並不是這樣。之所以會用一個比較強烈的「無我」這樣一個詞,其實是為了讓我們對於理所當然認定的「實有存在的我」,去生起疑惑。佛陀其實是要我們去觀察跟分析的,或者說他要破除的並不是「我」,他真正要破除的,是那個你以為的「獨立自主存在而且實有」的「我」。
因為當你聽到「無我」這樣一個詞時會想:「沒有一個『我』嗎?」之後繼續去觀察,會發現:原來真的並沒有所謂「獨立自主」、完全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我」。你觀察後也會因此發現到:原來生活當中,所有吃的、穿的各種事物,都是需要依靠眾多因緣,才可能發生,我才因此能存活下去、生存下去。
所以「因緣和合的我」才是世俗上真實存在的,佛陀並未要破除它。因此講回來,講到「無我」這用詞時,真正傳達的意涵是:讓你對於自以為的「我」,生起一種疑惑,去發現「並沒有這麼一個獨立自主的『我』」存在」。這是「無我」這個詞的真正意涵。
■「無我」是問號:真正的「我」是什麼?
因此「無我」的見解並不是一個句號,並不是說「沒有我」就停止了。我覺得它是一種問號,其實是在激發你去進一步探尋說「到底真正的『我』是什麼?」我們一般以為的這個「我」其實並不真實存在,原來還有更深一層的萬法實相,會是什麼?
它會因此激勵你進一步去瞭解,我覺得這才是非常重要的。不然許多人很容易就望文生義,以為「無我」,結束了,好像佛陀是教條式地告訴你「沒有我」一樣;但其實他是在更進一步的鼓勵你,先讓你瞭解到並沒有一個你以為的我,再更進一步幫助你、推動你,去更深地探尋實際的狀況──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的重要。
■一切都是緣起,萬法息息相關
而且重點在於,當你去探尋「無我」的過程當中,記得不要脫離現實,而是在生活中去體會、思維:「我真的可以獨立自主、不依靠他人存在嗎?」在生活中一點一點觀察,現在穿的衣服、等一下吃的食物、出外用的交通工具、一切的衣食住行等等,會發現到,原來每一項都離不開其他的生命,或者離不開其他的因緣,這一切都是緣起的。
當你瞭解到這點、在生活中切身地去感受時,你才有可能瞭解到什麼是「無我」,意思是:你自以為的獨立自主的「我」,其實並不存在,萬法原來是息息相關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觀修「無我」靠自己,佛也無法代替你
雖然說「無我」的觀念或真理,是很早很早以前佛陀就發現的。但其實佛陀還教導說,「無我」不僅是一種相信,不是一種「你這樣說,我就相信」的主題;如同剛剛提到的,它更是一種疑問,一種推動你去對於想當然爾的「我」產生疑惑,進而去分析、觀察它的動力。
所以這樣一個觀修「無我」的過程,是無法由別人代勞的,甚至佛陀都無法代替你,必須是由你自己透過觀察和修持,才可能瞭解到什麼叫「無我」,才會真的有助於你瞭解實相。
■認識萬法實相,就是「開智慧」
很多人來見我時會說:「法王請加持我開大智慧,我實在有點愚癡,需要智慧,所以請加持我」等等,我聽起來常會覺得說,他們說的這種智慧好像是「腦部開個洞,就會很厲害」一樣。有時聽完我也不知該怎麼辦,因為智慧是無法被加持一下,就因此打開的,這是不可能的。
當然講到「開智慧」,「智慧」本身有許多不同層次、許多不同的定義,但我覺得最主要要開的「智慧」,其實就是剛剛我們前面談到的,當能認識到事物的本然狀態、去了知到萬法實相為何時,就是「開智慧」了。
其實佛教裡談的「甚深智慧」,是指:當了知了萬法的實相,或說證悟了萬法的實際狀態時,這就是「智慧」。
所以我們剛剛所談到的「根」,就是整個基礎、見解,就是萬法的實相,它需要你自身去探尋、去分析、去觀察,瞭解之後,才能了悟,而這過程之中,就是在開智慧了。我覺得這個過程很重要。
■為自己鬆綁,不要被狹隘的「舊我」局限住
所以「無我」是在告訴你,你的思維不能再跟以前一樣,以為有一個真實存在的我,或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你的心不能再過於狹窄,或者又拘限在往昔的這種自我上。
因此「無我」的練習能幫助你的思維開闊,而當思維越來越開闊時,其實就代表你的智慧越來越增長。
因此當我遇到很多人要求加持開智慧時,我都會回答說,「智慧是沒有辦法馬上給與你的。」真正的大智慧:這種「看清萬法實相」的智慧,是需要你自己去探尋、自己去觀察的。
換句話說,改變你舊有的思維,不再狹窄,而是心胸開闊地去探尋真實狀況為何,只有自己實際去做無我的觀修,你的智慧才有可能真的開啟。
■開闊、包容、接納,比理論更重要
這裡我們談到所謂「根、道、果」中,「根」的部分,就是一個見解,一個關於「真實的狀況為何」的一種疑問、一種方法、一個觀修的過程。它並不就是純粹吸收知識、接受繁多理論、聽取各種不同說法的一種理論。
若僅流於理論探討時,你會發現許多學富五車、飽讀經書的人,可能理論懂得非常多,但並沒有因此變得胸襟開闊,反而心胸更為狹窄、有時更加執著,認為「我的見解才是對的,這個理論才是對的」等等,當出現這種狀況時,他其實已經失去了那個「根」、那個「見解」:它是「幫助你探尋真實狀況是什麼」的原意、初衷。
換句話說,他可能就失去一個焦點了。因此,今天講到根、道、果的「根」、「見」時,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在過程當中,你是要多元化地去思維,你的心胸要開闊、要包容、要廣為接納,我覺得這非常重要。
■空性:幫你歸零,不再受成見限制
再來講佛教當中,「無我」之外的另一個見解,就是「空性」。「空性」亦是如此,它是幫助你瞭解到萬法實相的一個過程。「空性」在梵文中、以及在現在的印度文中的意義,都是「零」,數字「零」。
也就是說,我們觀修空性,其實是為了幫助你,能不再受到過往的成見與惡習影響,因為那些概念會讓你裹足不前、無法看到真實的狀況是什麼。因此,觀修空性就能讓你打破既定成見,打破你舊日的慣性思維,讓你回到原點,開啟一種新的智慧,重新再出發。
這裡提到根、道、果的「根」,可以說就是一個基礎,它指的就是萬法的基礎、根源、根本,也就是萬法的實相。
尊者常常提到一個詞叫「佛教科學」,的確是這樣。剛剛談到的追尋過程,並不只是一種宗教的信仰,也不是一個死板的教條,或一種傳統的習俗文化;它其實是一個理性的、充滿智性的過程。
你就在生活當中,在佛教理論的幫助之下,去分析,用智慧去找尋到萬物真正的狀況及萬法的實相。因此,根、道、果的「根」,講的就是「萬法的根源、基礎為何,實相為何」。
早上大概就講到這裡,因為開始得比較晚,所以講得也超過一點時間。謝謝大家!
年度新聞
- ► 2024 (2)
- ► 2023 (18)
- ► 2022 (19)
- ► 2021 (39)
- ► 2020 (3)
- ► 2019 (2)
- ► 2018 (56)
- ► 2017 (99)
- ► 2016 (119)
- ► 2015 (127)
- ► 2014 (115)
- ► 2013 (53)
- ► 2012 (100)
- ► 2011 (77)
- ► 2010 (84)
- ► 2009 (101)
- ► 2008 (53)
- ► 2007 (46)
- ► 2006 (24)
- ► 2005 (21)
- ► 2004 (16)
- ► 2003 (12)
- ► 2002 (9)
- ► 2001 (8)
- ► 2000 (6)
- ► 1999 (3)
- ► 1997 (1)
- ► 1996 (1)
- ► 1995 (1)
- ► 1994 (1)
- ► 1992 (8)
- ► 19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