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應上密院弟子之請開示悲心

時間:2013年6月30日
地點:印度  達蘭莎拉  上密院

20130630-teaching-on-compassion

剛度過28歲生日的法王噶瑪巴,在暫時駐錫地上密院的弟子之請求下,應允給予當地信眾一場即席開示。此臨時活動的消息,透過口耳很快地傳播開來,短短的時間內,大批人潮聚集在上密院的大佛殿中,翹首以待法王的智慧法語。

法王首先感謝大家對他生日的關注,以及個自的相關慶祝和祈願:「除了高超的證悟者之外,我們世間的凡夫都會受到生、老、病、死之苦。我個人覺得實在沒有必要慶祝自己的生日,因為一般而言,生惟獨是苦,別無其他。但對於諸位以及在我的生日發願迴向的許多朋友,我仍然覺得有必要傳達我個人的謝意。」

法王按照他個人的慣例,開示前給予四臂觀音的口傳。在說明此儀軌即是悲心的修持方法後,法王便展開悲心的詳細開示:「所謂的悲心,是保護眾生免予痛苦的願望、或希冀。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決心、勇氣或誓願。它不只是屬於腦的某種智性、或經驗的範疇,而是一種由衷的感受、功德。它必須是真誠無矯的。這即是我對悲心的認識。」

結合悲心的需求與現代世界相互依存的現實,法王強調他人與自身福祉的關連性:「處於二十一世紀所謂資訊發達的時代,我認為他人的痛苦,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地真的成為我們個人經驗的一部分。這不光是一個想法,而是我們生活中的現實。隨著資訊時代的開展,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愈來愈小,所有人的關係愈來愈密切。所以,其他眾生的經驗是我們個人經驗之一部分的這個事實,只會愈來愈明顯。」

法王重申:「這不僅是個概念,而是我們正在經驗的實相。基於我們彼此依賴的這個事實,他人的痛苦確實是我們自身經驗的一部分。由於彼此相關,個體所受到的任何影響,事實上會牽動所有的人。因此,以悲心來看待我們的既存狀況,我認為在這個時代尤其務實。」

法王說明,悲心的開展必先始於對自己的悲心。再者,悲心不應讓我們對悲心的對象產生任何距離感,而是令我們更能感同身受:「為了要開展對他人的悲心,我們首先要對自己有悲心。我們必須瞭解自己如何受到痛苦的壓迫,然後在此基礎上推己及人,瞭解他人經驗的本質,無論其經驗是好是壞。」

「在試著對某個對象生起悲心的關係中,我們是培養悲心的主體,但是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處於優勢,對方是某個處於困境的人,那麼這便會產生一種距離感。我們不應讓自己與悲心的對象之間有距離感,而是要努力感覺自己是這個受苦者的一部分,同樣感受到對方的經驗。我們應該以這樣的方式,將悲心奠立在強烈的同體感上。」

相關影片:(中文翻譯從07:30開始)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