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施身法課程第二天報導

法王噶瑪巴施身法課程第二天報導

時間:2012年10月27日
地點:印度 達蘭沙拉 鐸宗佛學院(Dorzong Buddhist Institute)

    法王噶瑪巴在曙光拂照下的大殿中進行上午的課程,而下午的課程則是在法王特別的邀請下,由尊貴的第八世鐸宗仁波切為大眾開示。

    法王首先討論到堪受法教的弟子必須具備的功德,之後繼續闡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的施身法七日閉關指示。米覺多傑列出第二日閉關的重點是悲心的修持。於此,法王強調無量悲心與大悲心皆是我們需要修持的對象,並進一步深入探討此二者的區分。法王解釋,「無量悲心」中的「無量」指的是有情眾生數目之無量,而「大悲心」的「大」指的是此悲心之廣大,遍覆一切眾生,無有任一遺漏;因此,此二者專注的焦點有所不同。

    由於地球上有無量的人類、動物、以及其他的有情眾生,我們對地球上一切眾生的這種悲心即是無量悲心。有情眾生因有心識而受苦並由苦而求樂;而大悲心具有涵蓋一切的特質,能夠遍佈一切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修持大悲心時,我們必須戒慎於對其他任何眾生的痛苦變得漠不關心。例如,法王舉例,我們可能看見一只正往屠宰場途上塞滿了雞隻的雞籠,但卻沒有發自內心地對它們的痛苦感到惻動。

    若是先進行完全的厭離、或是出離心的修持,我們即是在修持對自己的悲心,以及培養對其他受苦者真誠的同情與感為同體的能力。於此,法王建議在一開始修持悲心時,應該要有具體的修持對象,而不是對著一大群無名無姓、無有臉孔的「一切有情眾生」修持。法王特別強調修持悲心的重要性,並指出速疾密乘道之所以能夠「速疾」,正是因為有難忍的悲心。

    施身法七日閉關指示中第三天的修持是皈依。法王提醒大家勿將「受取皈依」(taking refuge)與「去皈依」(going for refuge)二者混淆。「受取皈依」意思是帶著蹇迫的態度來懇求或祈請,而這並非此處要談的重點。我們應該要帶著強化自己成佛的渴望與誓言的動機「去皈依」。如此地去皈依時,我們應當瞭解自己所趨向的是所皈依之對象的境界。

    施身法閉關指示中第四和第五天主要是菩提心與捨棄身財之心的修持。

    座無虛席的大殿中,下午第二堂課由尊貴的鐸宗仁波切為大眾開示。仁波切首先嫻熟地簡介施身法在藏傳佛教不同教派中的傳承歷史,之後直入施身法的精髓,闡述它和心性與輪涅之分的關係。仁波切旁徵博引許多大成就者的教言,由印度偉大的因明學者陳那論師(Dignaga),一直到仁波切持有並隸屬的竹巴噶舉之始祖倉巴嘉惹大師(Tsangpa Gyare)。

    許多法友認為仁波切的開示融合了奧義與明晰於一堂,其探討輪迴與涅槃的區別更是令人撼動。「當我們免於思維之戲論時,即是涅槃」仁波切表示,「只要我們還在思維主體與客體的分別時,這即是輪迴。」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