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托缽行腳

時間:2015年1月3日早上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在這個恢復佛陀「托缽行腳」古風,並重溫護教羅漢行誼的早上,清晨5:30,德噶寺的度母殿內,法王親自為擔負行持「十六羅漢托缽」的僧眾們,單獨授與〈大乘布薩律儀〉。

早上7:00,晨霧氤氳,由16位僧眾行持、身著藍、黃、紅僧衣的「十六羅漢」,在金燦紅豔的十二勝利寶幢迎請下,從德噶寺大殿、緩步出發至大祈願會場。「十六羅漢」隊伍後,依序是噶舉傳承的仁波切、祖古、比丘等350位僧眾,斂目凝神,行持於後,兩側法友們分持蓮花、供養品、哈達,彎身恭迎。

這「350」的數字選定,是依照經文記載的十六羅漢眷屬人數,以50比1的比例,來安排入場。行走的身影隨著霧氣,彷彿時光倒流,2500年前,佛陀也曾如此率領十六羅漢等弟子,托缽行腳,給予有緣弟子供養植福的機會。

■物欲橫流的時代,謹記「少欲知足」

這是一堂守護法教、少欲知足與感念供養的修持。

法王於前天(1月1日)晚間預先練習時,特別提醒僧眾說:

往昔佛陀住世時,僧眾外出托缽,僅能今日食今日畢,對入碗的食物不得揀選,也不能將餘食留到隔夜。

往昔佛陀時代,是日日行腳托缽,我們此次祈願法會期間,僅有一次行持機會,希望大家能瞭解到,這機會有多麼珍貴,讓我們(出家眾)可以如實履行佛陀當年的行誼,在各方善緣具足下,要再再尋思自己很幸運,讓自己也能如佛陀一般去精進修持。

佛陀曾說過,我會入滅,但法教會長存;而在佛陀入滅後,負責守護佛陀法教者,就是十六羅漢,因此托缽隊伍前方,會先是十六羅漢,十六羅漢也是所有千、百、萬、無量羅漢的象徵,以此來象徵佛陀的法教繼續被守護著。

法王在托缽行持的前一天1月2日,扛經繞塔之前,又針對「托缽」開示如下:

很多問題的原因,都是源於對食物、衣服、名聲的欲望,因此佛陀說,出家眾應盡量少欲,將重點放在聞思修上。」

佛陀時代的修行人,除了因需要才外出托缽外,其餘時間都在打坐修持,因為法教的修持才是至關重要的。而今日物欲橫流,希望大家不太要受消費潮流及廣告所左右。

■匱乏感,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法王也針對現代社會,欲求太多造成的亂象說:

現在世界上有許多災難,可說都是由於人心的複雜而造成,不只是恐怖份子的作為造成災難,過度消費造成的資源耗竭也一樣危害世界,大家都可以看見廣告一直推銷我們要買什麼買什麼,很多廣告給人的感覺是,「你非買不可,否則生命就匱乏了!」¬¬¬

報導說有一個小孩為了買iphone,甚至去賣腎了。對人而言,當然腎更重要,但現代很多狀況是,為了想消費、為了購物,重要順序都顛倒了,甚至不在乎健康、不在乎他的腎。因此,這時代更重要的是「少欲」和「知足」的觀念,我覺得這是這個時代重要的功課,也是我們的警惕。

「托缽」就是要教導我們「少欲知足」。曾有人說「祈願法會的托缽沒什麼意思,就像帶著名貴的手錶去托缽,試問意義何在?」但要知道,很多人富有卻不吝嗇,願意布施,也有人一無所有卻更加吝嗇,因此重要的是「動機」。

佛陀所教導的,就是要少欲知足,希望大家放在心中,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少欲知足,這樣一來,個人修持就真的能對社會、對世界、對環境有所幫助。

■五六千信眾,排隊向十六羅漢獻供

1月3日當天,十六羅漢的隊伍們緩步入場時,祈願大舞台上,甫傳授完〈大乘布薩律儀〉(八關齋戒)的法王噶瑪巴、蔣貢仁波切暨嘉察仁波切,分持哈達站於階梯上,準備迎請十六羅漢及托缽行腳僧眾,法王背後、祈願大舞台的LED大螢幕上,是清麗夜色中的佛陀證悟之地:正覺大塔。

十六羅漢坐於壇城前沿的木桌後,木桌前方的階梯上,各坐著一位協助端送供品的小沙彌,350位僧眾則一一入坐於後方舞台兩側階梯,並由發心菩薩依序傳送依古法製作的缽具;法王、蔣貢康楚仁波切及嘉察仁波切三位傳承上師,威嚴坐於壇城正中央。

僧眾坐定位後,在〈十六羅漢禮供文〉唱頌聲中,信眾開始排起環繞整個祈願舞台的長龍隊伍,耐心等候能親自到台前供養十六羅漢的珍貴機會,到台前時,大家口誦禮敬三寶文,一一分持蘋果、橘子、糖果、餅乾等供養物品,放入十六羅漢前方木桌供缽碗中。供缽迅速滿盈,一旁協助的沙彌隨即將供品改放入階梯旁的大袋中,前來供養的民眾多達五、六千人,快3小時才圓滿完成。

十六羅漢下座後,已是正午時分,法王邀請他們到法王圖書館內用餐,並由法王、蔣貢康楚仁波切及嘉察仁波切親自一一賜供。


〈經論有據〉
十六羅漢面具,法王設計,香港製作
這幾年托缽行腳,列隊前行的「十六羅漢」,都是由僧眾頭戴法王設計的面具、身著象徵十六羅漢的衣飾和法器,這樣足以令法友一見生起虔敬心的形象,都是經論有據的。

根據〈十六羅漢禮供文〉等經論記載:佛陀入滅後,立誓守護佛陀法教的十六羅漢,法相、手印暨法器如下:

1. 因竭陀尊者 (Arhat Angaja):生於火中、雙手合掌於胸前,持住拂塵和吊起的香爐 。
2. 阿氐多尊者(Arhat Aiita):頭戴披巾,雙手結禅定印的「不敗者」。
3. 伐那婆斯尊者 (Arhat Vanavasin):右手結降伏火害與妖魔之祈剋印,左手持避免三惡業風的拂塵的「居於森林者」。
4. 迦裡迦尊者 (arhat Kalika) :身著綠紅兩色漢式僧裝,雙手持握金臂釧。
5. 伐闍羅佛多尊者 (Arllat Vajriputra) :左手持拂塵、右手結期克印的「金剛女之子」。
6. 迦諾迦伐蹉尊者 (Arhat kanakavatsa):手持袈裟背繩的「金象仔」。
7. 跋陀羅尊者 (Arhat Bhadra) :右手持經書,左手結印。
8. 迦諾迦跋黎墮闍尊者 (Arhat kanankabharadhvaja ):雙手結禪定印、出生時掌中握有金幣的「具金」。
9. 巴古拉尊者 (Arhat Bakula):手捧口吐各色寶珠、可賜予信眾五欲快樂的鼬。
10. 羅睺羅尊者 (Arhart Rahula):手捧金冠的釋迦牟尼佛之子。
11. 注荼半托迦尊者 (arhat chudapanthaka ):雙手結禪定印。
12. 賓度羅跋羅墮尊者 (arhat pindola bharadhvaja) :左手托缽,右手持筆翻挑石桌上的經書。
13. 半托迦尊者 (arhat panthaka):手托經書。
14. 那迦犀尊者 (arhat nagasena ):左手持禪杖,右手持鮮花寶瓶。
15. 戒博迦尊者(arhat gopaka):雙手捧經書端於胸前。
16. 阿秘特尊者 (arhat abheda ):雙手持菩提佛塔,象徵「無比的」。

十六羅漢維妙維肖的面具,是來自於香港。負責製作的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喇嘛達哇說,2014年第十屆香港噶舉祈願法會時,曾在請示法王後,引用2005年法王所繪製的十六羅漢國畫圖,製作成托缽儀式中十六羅漢的面具,之後法王看到香港祈願法會的照片後,便聯繫他並寄來唐卡,希望幫忙承做祈願法會托缽之羅漢面具。

喇嘛達哇說,遙想佛陀仍在世時,十六羅漢也是如此守護著法教,能夠重現此盛事,讓他備感榮幸,過程中,他不斷確認每個面具各角度的3D圖、來回大陸好幾趟去監製,也將面具模具師請來香港,和他及達哇醫生共同討論製作細節,並帶到印度,當天在香港看到即時網播,覺得感動又榮幸。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