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第一天)
- 分類:課程開示
- 點擊數:7329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7年12月19-21日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翻譯:堪布羅卓丹傑
第一天〈2007年12月19日〉
今天起三天晚上,我會簡略地講解大手印五支證道歌。
今天會給予皈依戒。
由於時間的關係,就不給剪髮和皈依的法名,因為人很多。但是皈依最主要在於心,因此我想應該是可以的。
各方面來說,菩提伽耶的許多條件都不足,四處看去都是空蕩蕩的。我為了修法而來,但是四周看去,空蕩蕩的一片,讓我的心也空空的。我並沒有為了課程事先做很多準備,只有把心中此刻想到的分享給各位。可能也因為這樣,才比較自然沒有造作,或許各位會覺得更好。
各位有拿到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的紅色法本,首先看到第六頁。
慈心與悲心的那一匹駿馬,
利益他人的競賽不獲勝的話,
群眾天人就不會給予讚歎,
所以,請用專注的心修持此前行。
首先逐字地給予解釋,我想可能幫助大家容易理解。
藏族的詩詞中,有比喻、喻意,形象化修飾法,把意義具象化的傳統。這裡也使用了同樣的比喻方式。這一偈主要說明前行,前行的內容是慈悲,這個地方喻意是慈悲,比喻為馬。
這裡的賽馬跟你們國外的不一樣,而是藏族式的賽馬。賽馬時,馬會跑到筋疲力竭,最後會得到什麼獎品呢?是一條短短的哈達。不像國外會頒發金製的獎盃,而是 一條短哈達。因此賽馬得到一條白哈達的話,聚集的群眾會給予他讚歎。如同這一個比喻:觀修利他的菩提心,並在心中生起的話,就會成為天人讚歎的對象。
接下來解釋意義。
這一個偈文的意義呢。時常都在講說前行,相信各位都知道,例如觀修暇滿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等,各位都已經知道。但是這裡提到的是慈 悲。為什麼這裡的前行是慈悲呢?因為大乘法教不能沒有的就是慈悲,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慈悲。因此,這裡提到最主要的前行是慈悲。
這裡提到賽馬,這是個很好的比喻。藏族修行人時常說:「好的修行百狗也追不上。」一百條狗從後面追也追不上。因此,我們修行時雖然有逆緣和障礙,但是我們 的修行速度要超越,就像一個人被百狗追也追不上的速度一樣。講到賽馬,我六、七歲的時候,也會一點賽馬。但是這裡不是一般的賽馬,而是菩提心的賽馬,具有 其他馬匹都追不上的速度。這是這裡主要說的意義。
這裡主要有兩個重點,我應該開始時就說的……。第一是要達到修行的標準。第二是要贏得眾生的讚歎,意思是讓眾生歡喜。這一偈包含這兩個重點。所以今晚講說的重點就是這兩個。如果各位懂了這兩點,我今晚說的內容都包含其中。
說到慈悲的標準,大家應該都知道,慈心就是願眾生得到快樂的心,悲心就是願眾生離開痛苦的心。或許有人會問:是否慈悲心一定就是要對一切眾生?如果只針對 一兩個對象的慈悲,是否就不符合慈悲的標準呢?並不是這樣。雖然標準是對一切眾生,但是我覺得祝願某個人離苦得樂,也可以算是慈悲心。
平時我們觀修慈悲的時候,籠統的祝願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其實很容易,因為不需要一個一個去觀想,你只是籠統地想,例如「這個大殿中的所有人」一樣,這很 容易。但是如果你針對某個人觀修慈悲時,那可得費心去想的,那時候之前籠統的慈悲心還在不在就不一定了。所以呢,初學佛的人,可能要先針對某個人觀修慈 悲,練習測驗看看。如果開始只是籠統的觀修「一切眾生」,但是這個眾生是輕飄飄的話,的確容易被風吹著到處跑,但是真的要針對某個人修慈悲時,才警覺到: 喔,我要好好想一想。很有可能會變成這樣的。
我想到一個例子。例如在菩提伽耶買一塊布,然後用來蓋住大家,這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塊大布剪裁,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成帽子蓋住的話,就不容易了。因為每 個人的頭的大小都不同,有的小一點,有的大一點,各式各樣的,就不像一塊大布蓋住所有人那麼省事了。因此,我們時常對一切眾生的慈悲觀修,就像用一塊大布 蓋住所有人一樣簡單,但是如果要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帽子,就不容易了。這是我們應該思惟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果真的要個別去觀修的話,這裡就可能有一兩千人,如果對一兩個人觀修慈悲需要一兩個星期的話,一兩千人可能就要三、四個月了。如果觀修盡虛空一切 眾生的話,什麼時候觀修得完就不知道了。因此,應該怎麼辦呢?是有辦法的,可以用類推的方式,例如人有很多相同的特性,觀修慈悲時,我們可以理性的作觀 修,例如思惟眾生都想離苦得樂的相同性。以此類推,眾生都是一樣的。雖然每個眾生都有不同的個性,但是想要離苦得樂卻是一致的。因此,思惟眾生的某一相同 特性,針對這點好好思惟瞭解的話,就能推及思惟所有眾生。例如藏地很重視母親,佛教儀軌中也總是提到「如母一切眾生」,因此藏族觀修慈悲都是從母親開始, 是非常重視母親的。因此,當他們思惟各自的母親的恩德愈深入,愈瞭解母親的偉大時,就會覺得藏地所有的母親都很偉大。例如一位不認識的母親,當別人向他介 紹說這是他的母親時,會有特別親切的感覺,藏族的思惟會覺得,喔,因為是母親而特別重視她,會覺得應該要對她關愛、慈悲,藏族的思惟是這樣的。會有這樣的 思惟,是因為藏族時常對自己的母親觀修慈悲,有很深刻的感受,因此較容易以同理心來思惟。我想我們也用這種同理心思惟是可以的。
總之,慈悲心的觀修要沒有偏私,盡力開闊心量來觀修。就像開始所說的,要「迅速的」實際開發慈悲,意思是:光是擁有慈悲心不夠,僅有善心也還不夠,要能持 續開發增長,運用智慧去經驗這個念心,經驗的同時會遇到許多障礙,因此我們要超越障礙的大軍,快速到讓障礙找不到你,把障礙攪迷糊了。因此,要怎麼樣做才 是呢?我們要讓自己的修持超越障礙的大軍。如果無法面對障礙,那就超越他。
障礙有沒有到前面不曉得,倒是聲音跑到了前頭,把我落在了後頭。聲音都跑不見了。(眾笑)
為了快速得到成果、果實,首先要知道放在前方的東西是什麼。方法是我們走到前面,瞭解那個東西。例如前方如果放了一個東西,是我們要得到的東西,前提是要 有這麼一個東西在前方,如果前方什麼東西都沒有,那也就得不到什麼。因此,觀修慈悲的時候,不僅是說「我要努力精進觀修慈悲」而已,而是首先要確立一個你 能夠得到的目標。許多人完全沒有目標,如同在一片黑暗當中摸索,然而卻又在因上好像很賣力地在做些修持,很多人都是這樣。因此,首先不僅是要有想要求得成 果的心,而且要有確定的目標。怎麼樣確定目標呢?這是我們要思惟的。
我們須要清楚知道的是,播種的當下,果實也就開始成熟。同樣,修持開始的當下,成果就在開始展現。可能成果並沒有實際展現出來,但是心中卻要明瞭成果是什麼。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修行可能也就不會有結果。
例如我們有一個很珍貴的東西,因為太珍貴了,所以把他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像是高處,暗處或者一本書的後頭。但是可能隔天就找不到了。有時我們的修行也像 這樣,秘密得不得了,得到的成果很不可思議,很秘密一樣,無法理解,例如遍知,就好像誰都無法瞭解的一樣,由於自己的無知而有這樣的認知。因此說要證得遍 知果位時,你完全攪不清楚什麼是遍知,在哪裡,是什麼樣子的,你完全沒有概念。因此,我們要對成果有個瞭解,當你看得愈清楚,知道經驗得愈深刻,就能夠愈 快速地達成目標。當你修持的因和目標的果愈接近,修持就能夠愈快速,障礙也會少。一個沒有因果關聯,或者說不瞭解當中因果關係的修持,就算你想要達成某個 目標,也會很困難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因果關係,是很重要的。
我也無法再解釋什麼,而是各自要去體會。我想說的,主要是對於那些無法言說,不可思議,高深的大圓滿、大手印,你先不要去多想,而是先從那些你能夠理解、 能夠思惟的東西開始。這樣各位的修持就會變得容易些。可能上師也比較輕鬆,要不然,總是什麼都不懂,一堆問題,上師也無法全部回答。結果是,時間全都耗在 問答上,實修卻離自己愈來愈遠,這是很奇怪的一個情況。因此,先從自己理解的、看得到的、能夠經驗的開始修持,之後再慢慢深入。有次第的先把不懂的攪懂, 之後加深理解,這樣才是遍知,就是不懂的懂了,懂得了的更深入,這樣理解愈來愈開闊,就稱為遍知。如果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就算有心想成為遍知,卻會很困 難。因此,希望各位放在心上。總的來說,剛剛講的是修持的一個標準。
接下來談到的是「讓眾生歡喜」。我們要怎麼做呢?可能微笑就能夠讓別人歡喜,或者開個玩笑呢?我們都應該好好想一想。只是存著一念善心是沒有用的,僅是藏 在心裡的善心沒有什麼用處,應該要表現出來。所謂慈悲,是為了實際利益他人,而不是說「喔慈悲心很珍貴」,好像珍寶一樣把它藏起來自己用,這樣可不是慈悲 心。慈悲心就是要實際利益眾生,好像放射光明一般。為了放射光芒,我們就有很多修行方式,例如讓他人歡喜,利益他人。總之,不僅是存有希望眾生離苦得樂的 慈悲心而已,而是實際幫助眾生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透過身體語言實際的行動,實際和眾生結緣。要不然,慈悲也只是空談。因此我們要讓眾生歡喜,所謂讓眾生 歡喜,不是刻意求得別人的讚賞,慈悲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們每個人須要互相關愛,互相鼓勵,因此,給予慈悲是不會錯誤的。
有一個故事說,曾經松贊干布王和一位印度班智答討論佛法,談到各自的本尊時,那位班智答剖開自己的胸口,展現出本尊和無盡的壇城。所以,我們也好像想表現 自己真的慈悲心,剖開胸口給別人看自己跳動的心臟說:「就是這個,這就是慈悲。」事實上,要剖開才看得到的慈悲,誰看得到呢?跳動的心臟怎麼會是慈悲心 呢?沒有人相信的。藏在心裡的慈悲,沒有人看得到,也沒有人會相信。透過身體語言的行為展示出來,別人才會知道。因此,行動很重要。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利 益,其實並不需要慈悲心。慈悲心是為了利益他人,如果為了自己而保存起來,其實不需要慈悲心,你可以好好去賺錢成為富人,享受享受。然而慈悲不是這樣,慈 悲的目的是,一切所想都是為了眾生,一切所做也是為了眾生的利益,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慈悲心。大致就是這樣。 接下來,我想簡短地解釋皈依。
皈依開示
皈依不須要做太多的解釋,只要知道,三寶是有的。簡單地說,三寶是有的。佛法僧三寶都是存在的,我們皈依他們,我們是很親近的。皈依就是這樣,沒有須要多做什麼。
帶著這樣的心,然後跟著念皈依文,皈依佛法僧。首先各位要知道,皈依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我。要不然可能有的人會很擔心說:糟糕,我怎麼皈依了鄔金欽列多 傑了。所以各位不用擔心。我們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各位大部分都是修持佛法的人,因此請跟著念皈依三寶的文字。我也是跟著大家一起皈依,並不是說我自己很威 風要你們皈依。
請跟著念。
洛奔 空素梭
(阿闍黎鑑知)
答名 協己娃
(某甲:自己的名字)
讀底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
(從此刻起,盡此一生)
岡尼 囔己 邱,桑傑拉 嘉蘇 企喔,
(皈依佛,兩足尊)
都洽倘 哲哇 囔己 邱,卻拉 嘉蘇 企喔,
(皈依法,離欲尊)
措 囔己 邱,根墩拉 嘉蘇 企喔,
(皈依僧,眾中尊)
答 讀 迪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嘉松 曾北 給念 堵 洛奔己 松堵 梭。
(我從此刻起,盡此一生,願阿闍黎攝持我為皈依三寶居士。)
第二遍
洛奔 空素梭
(阿闍黎鑑知)
答名 協己娃
(某甲:自己的名字)
讀底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
(從此刻起,盡此一生)
岡尼 囔己 邱,桑傑拉 嘉蘇 企喔,
(皈依佛,兩足尊)
都洽倘 哲哇 囔己 邱,卻拉 嘉蘇 企喔,
(皈依法,離欲尊)
措 囔己 邱,根墩拉 嘉蘇 企喔,
(皈依僧,眾中尊)
答 讀 迪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嘉松 曾北 給念 堵 洛奔己 松堵 梭。
(我從此刻起,盡此一生,願阿闍黎攝持我為皈依三寶居士。)
第三遍。念完第三遍之後……一般來說皈依並不是一個戒,但是皈依之後,你也可以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因此,如果只是一般皈依而已,不須要特別想自己得到了皈依戒。但是如果你想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的話,你可以想自己成了皈依三寶的居士了。你們可以自由選擇。
洛奔 空素梭
(阿闍黎鑑知)
答名 協己娃
(某甲:自己的名字)
讀底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
(從此刻起,盡此一生)
岡尼 囔己 邱,桑傑拉 嘉蘇 企喔,
(皈依佛,兩足尊)
都洽倘 哲哇 囔己 邱,卻拉 嘉蘇 企喔,
(皈依法,離欲尊)
措 囔己 邱,根墩拉 嘉蘇 企喔,
(皈依僧,眾中尊)
答 讀 迪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嘉松 曾北 給念 堵 洛奔己 松堵 梭。
(我從此刻起,盡此一生,願阿闍黎攝持我為皈依三寶居士。)
之後我說「踏迎諾」(此為方便),你們說「類梭」(善哉)。這跟印度文「薩堵薩堵」意思一樣,我說「踏迎諾」時,梵文巴利文是說「薩堵」,但是你們應該不會念。沒有關係。當我說「踏迎諾」時,各位要回答「類梭」。
皈依之後,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如果僅是皈依三寶,以信心皈依,不須要特別持守什麼學處或戒律;但是,如果想要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或者皈依之後自願持守戒 律的話,那麼,皈依佛之後,不皈依世間天神;皈依法後,不傷害眾生;皈依僧後,不結交惡友。這些該做和不該做的學處都要知道,這是很重要的。
法王課程
- ► 2017 (21)
- ► 2016 (27)
- ► 2015 (20)
- ► 2014 (44)
- ► 2013 (17)
- ► 2012 (24)
- ► 2010 (13)
- ► 2009 (12)
- ► 2008 (7)
- ► 2007 (16)
- ► 2006 (35)
- ► 2005 (10)
- ► 2004 (15)
- ► 2003 (3)
- ► 2002 (3)
- ► 2001 (1)
- ► 2000 (3)
-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