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生活中的佛法(第三天)
- 分類:課程開示
- 點擊數:7820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9年1月12─14日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翻譯:堪布丹傑
1/14
Good morming !
今天時間有一些晚了,但應該還是講到十一點,因為今天有一些感冒,身體不太舒服,有多少位是想要皈依的?請舉手,就是想要皈依的。並沒有人跟我提到想要受 「菩薩戒」,但是之前還有人跟我提到想要受「居士戒」,就是「五戒」。有的人請法王要給予「四加行的口傳」,有誰想這個口傳的?就是我寫的那個口傳的,想 要的請舉手!
由於沒有太多的時間,所以我想就只給這個藏文的口傳。那麼,首先還是問答,然後之後是「皈依」。
下午呢,有些人想要接受這個「居士戒」,「五戒」,所以下午會給予這個「五戒」,有兩、三位朋友,剛剛有舉手。
【學員提問】
噶瑪巴千諾!唸誦「噶瑪巴千諾」它有什麼特殊、甚深、深奧的意嗎?
【法王回答】
首先,「噶瑪巴」這個名號來說,「噶瑪」是「事業」的意思,也可以叫「業」,叫「事業」,或者是「做業的」。「巴」就是指「一個人」。所以就是「行佛事業 者」、或者是「做業者」的意思。這裡主要的「事業」呢,它代表的是「利眾」的這些事業,像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利益眾生的這樣一個事業。那麼,就是說這個名 號,最開始是由於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虔巴,當他在十六歲出家的這個時候,他得到了一個淨觀,這時候佛菩薩都出現、蒞臨,十萬空行母用他們的頭髮編織成一個 黑寶冠,賜予、呈給了第一世大寶法王。所以,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虔巴就得到了這樣一個「噶瑪巴」的名號。但是呢,我們說,其實所有我們形容這些叫「金剛阿 闍黎」,或者所有的這些「上師」、「上師們」,由於他們都是在行持著利益眾生,可以說是在眾生心中能夠種下善的種子的這樣一個事業的人,所有的上師都在做 這樣、同樣的事情。所以法王認為呢,所謂的「噶瑪巴」這個名號,他不是指一個人而已,他可以是所有上師,代表所有上師的一個名號,代表所有「金剛阿闍黎」 的一個名號。同樣呢,他也可以就是所有上師的一個「咒語」一樣的。所以,的確,也有一些經典當中或者一些上師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說,「噶瑪巴」這個名 號,其實是「所有行佛事業者」、「所有上師」的這樣一個名號。甚至由於佛陀他未圓寂前,他也說到說:「未來在這個正法消失的時候,或者說式微的這個時候, 他會以『上師』的、或者叫作『金剛阿闍黎』的這樣一個身份出現,『金剛阿闍黎』的身份出現來利益眾生。」所以,我們可以說,這些「金剛阿闍黎」他們可以都 是佛陀的一個化身,他們都是行佛事業者。
那我們說什麼是「佛陀的事業」呢?所謂的「佛陀的利眾事業」意思就是說將眾生心中所具有的清淨跟善的這個種子能夠開顯出來、引導出來!所以,這個就是「行 佛事業」這樣的一個意思。因此,當我們說到「噶瑪巴」,或者說「噶瑪千諾」的時候,這也就是開啟我們的各種正面的,或者說清淨的、善的這個種子,將它開顯 出來,利益眾生的意思。
所以呢,「千諾」的意思就是「知道我!」,或者說「鑑知我!」、「請您憶念我!」所以當一個行者,尤其我們在做「上師相應法」的這個修持的時候,我們常常 說,我們要不斷、不斷的想著、憶念著上師的功德,上師的各種的善,同時不斷的向上師作祈請。所以意思就是我們也要不斷的祈請、憶念著上師,但是當然不一定 你要口中唸出來,就像密勒日巴大師,他曾經虔誠的祈請他的上師,他祈請上師的時候,他是從內心深處祈請他的上師的,所以不一定要口唸,但是有的時候,為了 幫助我們心能夠保持一種正念,或者說保持一種覺性,所以口中唸出來這個「噶瑪巴千諾」這樣也可以的。
【學員提問】
可否請法王建議一下!該如何協助或者說照顧這些臨終者?尤其他們不是佛教徒的這些臨終者,尤其他們如果是自己的父母的話,要怎麼樣照顧他們?
【法王回答】
無論說這一位臨終者他是不是一位佛教徒,我們說要能夠引領他能夠投生到一個善道這是很重要的。那麼,尤其我們說臨終的個時候呢,要幫助他生起一念善心,那 麼我們常常說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們要他不要有惡念,而要讓他有善念,如果我們努力這樣去的話呢,這個利益會非常的大的!或許這個人一生當中沒有做過一些什 麼善事,但是我們說死亡時候的這個心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應該引導他向善。
那麼就好像過去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屠夫,他在快要死之前,他見到一位比丘,這個比丘跟他說到佛陀的功德的時候,他生起了一個虔誠的心,然後他一隻手 比了一個手,就合掌的一個手勢,一隻手而已,然後他就死了!那後來呢,他們的家人就夢到這個亡者呢來托夢說:「明天我會投生在鄰居家裡面豬眷裡面的一隻 豬,那麼你們要把我放生!」那麼當時他夢裡還說:「你會看到有一隻小豬呢,他會長出一隻人的手,那麼那個就是我!」後來的確隔天家人去看的時候呢,就真的 有這麼一隻小豬,然後就把他放生了。所以,這是一個真的故事,因為也有這樣一個照片。總之,這個故事它告訴我們說:「人在死的時候呢,他的臨終的那一念是 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盡量的用各種的方式,讓我們的親人,臨終的這個親人能夠這個時候生起一念善心,那這是很重要的!。
【學員提問】
美國印地安人有一種說法:「到了2012年,人類的心智會有一種轉變,變得更好還是什麼!」但現在的整個經濟環境又不好,對這些,法王有什麼看法?在西方,許多人心裡都充滿了很疑問,那請法王給我們一個簡單的訊息,讓我們可以把它帶回我們的所在的地方!
【法王回答】
法王說這個在講皈依的時候,會再提到一些有關「希望」的一些內容。那麼所謂,就是有一些預言的人說:「2012年」,翻譯解釋說:「2012年會怎麼樣…。」,那法王說:「這並不是不可能!有的時候因為時節的一個變遷,有些人呢會開啟那麼一點自己的善心!或者說過去的習氣種子它開顯出來了!是有可能的。」
那麼問題就先問到這裡,皆下來會要給予的是口傳。「四不共加行」,這個作者是「法王」他自己寫的。最主要這一本是為了外國弟子而做的,同樣也是為了(法 王)自己,因為去年本來要講這個「四不共加行」,但是因為傳統的「四不共加行」太長了,所以我(法王)很難在那幾天當中講完,甚至要唸完都不太容易,所以 就寫了這一部簡短的四不共加行。
法王口傳四不共加行
下午呢因為有很多人在做「四加行」修持,所以呢,可能下午呢,會做一些這一本的一些解釋,那麼像是尤其是「金剛薩埵」跟「上師相應法」的一些解釋吧,過去 在我解釋「上師相應法」的時候,說不可以攝影,也不能錄音。但是我還是想說,下午呢,我會簡短的介紹一下,像是「金剛薩埵」跟「上師相應法」,就是一般性 的來做一些介紹,相信對在做「四加行」的人來說,會有一些幫助的!之後呢是「皈依」。
「皈依」的本意和深意
那麼首先要介紹一下,什麼叫做「皈依」?所謂的「皈依」,我們可以說在我們在生活當中,都具備的一個東西,叫做「皈依」,它其實指的就是一種依靠。譬如 說:就好像一個小孩子,他需要依靠關愛他的一個父母親,然後透過有著父母親的一種照顧的時候,他會很放心!很安心!就像這個樣子。「皈依」其實他是帶給我 們一種心的一種希望,跟建立起一種心的信心。尤其是在今年,我們說看到世界上整個經濟非常的糟!而且很多人都失業!可以說大家都在一個徬徨失措的這樣子, 這樣一個時刻,我們一起來做這個「皈依」,希望透過這個「皈依」,我們能夠生起一個心的希望,並且具備心的一種勇氣跟信心。
我們常常說「皈依」,那就好像是一個小孩子,受到一種驚嚇跟恐懼的時候,他很自然第一個念頭想到甚至喊出來的就是「媽媽!」,譬如說:「媽媽啊!」就會這 樣子叫出來!那麼就好像是小孩子有這樣子的一種感覺,我們也是。我們在這個輪迴的痛苦當中,或者我們說就是在這樣一個分雜的世間,充滿了許多的壓力、痛 苦,而且我們常常會感到一種無助,在這些的煩惱、孤獨的痛苦當中的時候,我們心中其實都會想著,我們也能夠喊出一個名字,能夠有一個對象是我們能夠寄託 的,能夠幫助我們的這樣的一個人,無論說外在是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個人,但如果我們心中能夠有這樣一種心靈的依靠、信心的話,這是非常好的!因此,所以我們 應該要找尋的是一種內在的、皈依的一種心靈的依靠處!
以前,我說過一個故事,這只是一個故事,並不是真實的!過去有一個上師他有許多的弟子,由於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來找他,有一天他的侍者就說:「唉啊!上師 啊!你這麼辛苦,你將來這些弟子越來越多的話,他們都會什麼大小的瑣事都會來找你,你會太累的!」這時候上師說:「喔!的確會這樣,沒有關係啊!如果真的 是這麼多人來找我的話,我可以跑到這個珠穆朗瑪峰上去,那就不會有人找到我!」弟子就說了:「那也不行啊!因為最近有很多登山客,如果你在珠峰上,可能碰 到這些登山者,他們看到有這麼一個人在山上閉關,他們可能下山之後,會告訴更多的人,那麼更多的人會來找你!」那上師就說:「那沒關係,我可以到月球上 去,那這樣我就會很寂靜、很開心了!」這時候弟子說:「也不行,因為像是美國啊!很多國家,他們都開始登入月球,那如果真的有人發現你是在月球上的一個上 師的話,你可能會更出名!那你會更麻煩了!」所以這時候上師就說:「那好!我有一個更棒的一個方法,是什麼呢?您就告訴他們說:『上師不在外面,上師就是 你自己的心。因此你有什麼問題,就問你自己吧!』」那這可能就是一個最好的答案,不過這只是一個故事。
的確,佛陀他在二千五百年前他就圓寂了。但是我們卻不用因為見不到他而傷心。因為,他將教法開示給弟子們,而且一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修持著佛陀這些教 法。我們可以說,代表佛陀的身、語、意的這些人,他到現都還存在,但是僅僅是這些法教還存在、修行者在,這還不夠!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真正實際去修持 這些教法,我們依靠一位具德的上師,來真正修持這些教法,所以這個就跟見到佛陀是沒有差別的,這就跟親近佛陀,聽聞他教法這是沒有差別的。所以雖然佛陀這 樣一位具備慈悲跟智慧的智者不在了,但是他的教法,他利益眾生的事業仍在,所以我們應該要依止這些上師們,親近他們這些行者,然後依照他們的教法而修持, 這是很重要的。
從心深處,真正皈依三寶
接著講到這個「三寶」,那麼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呢,就好像我們人世間裡面來講,或者整個世界上來講,我們看到人類之所以能夠比其它道的這些眾生,能夠更具備 這個智力,智力更發達,可以說有三種原因。第一個是,這是因為人類有傳承的一種延續性。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看到人類有自己的智力,我們不會像畜生一樣,就 是同一種類的人呢,他們全部都過的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常常看到每一個人他有不同的智力,他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人生。第三個,是因為人與人互相之 間,我們的這種友誼,或者說是互助,我們常常說世間的無論的各種的苦樂等等,它可以說,各種快樂也是互相依靠而得到的。
「三寶」就像這樣,佛陀,他就像是我們需要有一個告訴我們解脫道,或者得到一個沒有痛苦的、快樂的、究竟快樂的這樣一種道路的一個指引者,這是佛陀,他就 好像是一種傳承的延續。第二個呢,是「法寶」,那這是指說,我們可以得到這種無苦妙樂的這種方式是什麼,那麼,同時要透過自己的實修去達成。那麼第三個 呢,是指說需要一個,就像世間上需要朋友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修持的這個旅程上,我們也需要有法友來幫助我們。
剛剛第三個說到說:「就像世間上我們需要一個這種叫同甘苦共患難的朋友」是一樣的,所以同樣我們在皈依「三寶」的時候的第三個,是皈依這個「僧寶」,那也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在修持道上,陪伴著我們的這樣子的一個朋友是「僧寶」。
由於時間不夠,所以我們說「皈依三寶」的時候,我們要想說「皈依佛」的時候,佛陀是像是一個導師;那麼「皈依法」的時候,「法」呢就是一個方法,修持的道路跟方法;第三個「僧寶」呢,是指說道路上的朋友、友伴。所以呢,我們要帶著這樣一個心呢來做「皈依」。
接下來,想要皈依的人呢,就可以跟著念這樣的皈依文。能夠跪的呢,就跪下來;不能夠跪的話呢,坐著也是可以的。
先是唸誦藏文。
我從今天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所以各位想,如果僅是想要「皈依」,或者想要得到「皈依戒」,這裡有兩種不同,現在可以想說我自己是得到了「皈依」,或者是得到「皈依戒」,可以自己做決定!
所以大家心中要這樣想。那麼其他語言就不念了!
因為今天有一些頭痛,那麼昨天可能講了太多的「施受法」!(大眾笑)
今天下午會提到一些「皈依」的一些學處,但大部分的學處大家應該都知道,所以沒有什麼要多說,最主要是:「一些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一些學處!」這個很重要!
領一顆壇城石,領一份和平的祈願
今天晚上有很多人,從很多遠處地方而來,所以大家需要一些帶回去的一些禮物。由於各位是從很遠的地方而來的,從不同的國家而來的,所以當你回去的時候,應 該要帶一些東西回去。所以會講一些修行的方式,譬如說:「前行」、還有「禪修」的一些方式、還有一些「禪修」,同時呢,還會送給大家一個禮物,那這個禮物 呢是我們這幾天祈願法會上的石頭壇城的這個一顆小石頭,會送給各位。這個石頭透過了加持、祈願,帶著大家的祝福的這樣一個石頭,我希望各位能夠回去,將這 些石頭帶回到世界各個角落,也同樣將祈願法會的這種喜樂跟和平的這種力量,能夠遍滿、散佈到全世界,這是我的一個心願。
但這並不是剛好你們拿到會就是你們自己國家的石頭,並不會的。也有可能美國的朋友拿到的是伊拉克的石頭;或者是我們這個中國的朋友拿到的是西藏的石頭。
還有呢,就是還有一些沒有拿到那個白度母畫像的人呢?如果是團體或者是個人,可以跟課程組織的人登記,那麼我就可以給大家,但是我不確定我能不能簽名。但是如果需要,就是說沒有拿到的人,請登記一下,然後呢會給予。
之前,我聽說有些弟子要請求「菩提心戒」,也就是「菩薩戒」,等一下會給予。有關於「居士戒」、「五戒」的部分,由於只有一些法友想要受,而似乎這個「五 戒」也並不適大眾現在來給,所以,在下午的時候,如果有私人覲見的時刻,那個時候再來給予。那麼「菩薩戒」有不同的儀軌,我覺得最殊勝、最好的應該是《入 菩薩行論》裡面的〈發菩提心文〉。
欲得菩薩戒,先發菩提心
要得到「菩薩戒」,首先需要發起菩提心。發起菩提心有不同的方式。有透過了「七重因果教授」的,譬如說:第一個「知母」,然後「念恩」等等,這樣的一個方式;或者是「自他交換法」的這些方式,來幫助我們生起這個慈悲心、菩提心。
然後,感知一切眾生,如同生生世世的母親,希望他們都能夠離苦得樂,並且希望他們得到究竟的佛果等等,生起願菩提心,還有行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的對象
我們這裡說要生起這種利益,給予這些所有的眾生。那不僅是,我們說要利益到這些受苦的一切眾生,我覺得還需要想到的是這個器世間,不僅是情世間的眾生;還 要器世間,就是大自然的環境,我們也應該想一想。譬如說:森林、這些樹木,所有的這些大自然當中的生命體。我們可以說,因為人類的濫墾濫伐、還有破壞,現 在已經到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情況,這個也是我們應該要生起慈悲心、應該要關注、關懷的一個對象。所以可以說,我們需要具備的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 於一切我們都應該有清楚的一種了解的,這樣子的一個慈悲心應該生起。
菩薩戒的誓言
我們要發起這樣子一個關懷眾生、也關懷大自然的這樣子一種發心,那僅僅是這樣具備這樣的發心也是很好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種「為了這個願心,我願意 去實際行動!」的一種力量要產生,而這也就是一種誓言,也就是我發誓說「在自己未成佛前,我都一直要行持菩薩的各種的行為。」要有這樣的一種誓言。那譬如 說菩薩的「六度」行持等等,那這樣子的話,才算是可能得到這個「菩薩戒」的!
菩薩戒的功德利益
那麼還有一個重點也就是,各位在發心的時候,也要看自己的力量來發心,要不然呢?也是有些危險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雖然說發菩提心,它非常的殊勝,具備 很大的功德,但是也要看自己的程度跟自己的情況而定、而來發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發一個大的心願說:「我要利益一切眾生都成就佛道!」,那這就如同像是 請了很多的客人來,我答應說要請這些客人,要帶領這些客人去成就佛道..等等,在佛菩薩面前都發了 這樣的誓言,也答應了。但是如果自己反悔或是沒有做到的話呢,那這是不好的一件事情。所以當我們自己在發菩提心的時候,也要看自己的一個程度來發。所以我 們常常說呢,發心領受這個「菩薩戒」,這真的是利益非常的大的,就像是一個人他發起了這個菩提心,要利益眾生的這念心,經典中說「如果這樣的發心,它的功 德是有色相的話呢,那麼甚至它是充滿虛空的,這麼的多的。」那麼,同樣呢,如果你領受了「菩薩戒」的話,那麼經典中也說「甚至你是在睡覺的時候,或者你什 麼事都沒有做的時候,它的功德也會不斷的增長!」所以我們說,能夠領受到這個「菩薩戒」,發起菩提心,利益是非常的大的,經典中說的很清楚。
所以剛剛這一段呢,他不僅是文字而已,我覺得呢?它是有真正有這麼深的意義的,這是「所謂的利益,如果有色相,它是遍滿一切虛空!」這一段話不僅是一段文 字,它有深意的,為什麼呢?因為經典裡面常常,佛陀告訴我們說:「盡一切虛空的地方,就有無盡的眾生;有無量眾生的地方,就有無量的煩惱;有無量煩惱的地 方,那就有著需要我們關愛的、需要我們關心的、需要我們慈悲的這個對象,它就具備了。」所以可以說,當我們這樣子去觀想,或者說這樣子來想著我們的菩提心 的時候,我們應該可以說,只要有這個煩惱的地方,它就一定會遍有這個慈悲心的。那麼,同樣有煩惱的地方,它就有眾生!那同樣眾生他是如同虛空,只要虛空在 的地方,就有眾生!所以可以說,真正這個慈悲,你這樣子透過虛空、眾生、煩惱跟慈悲,這樣子來想的時候,真的慈悲心它會遍滿虛空的這種感覺。
藍天之下,都是我的親人
譬如說:在藏地來講,過去可能十九、二十世紀之前,那麼當時的西藏,他還是一個很原始一個地方,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他們大概都只聽 過譬如說:「美國」,一些比較出名的國家,他們知道,但其它的他們都不知道了!甚至聽說以前他們流傳一個,就是說有一個叫「俄羅斯」的一個地方,那麼「俄 羅斯」的這個地方,他們說:「很快『俄羅斯』會來!而且會來了之後,『俄羅斯』他們會吃人的!」他們甚至把「俄羅斯」當它是一個非人、一種天神的這種東 西,就好像是小說故事裡面的情節。
雖然藏人,他們不知道全世界真正的地理狀況,但是因為他們有這種發心的一種練習的時候,他們有一種感覺。是什麼呢?就是「只要在這個藍天之下的,或者甚至 是不只是藍天之下,就是整個這個空間當中的,所有的這些眾生,都是我的親人!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有這麼親切的,這麼清淨的一種心,就是說,在這個藍天之 下的每一個人,都會是我的朋友!都是我的親人!都是我要照顧的對象!所以,這個就是他們發菩提心的一種感覺跟方式,雖然可能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全世界的地理 或國家的名稱,但是這是他們發菩提心的一個方式。
由於剛剛這樣的一個原因,也就是當你真正發起菩提心的時候,你是將所有一切的眾生,如同母親一般的眾生,你都放在了你的心中!也因此呢,你的關愛、你的慈 悲、你的照顧,這一切他就自然的會遍滿一切,由於這個原因,那我們說這個發心的福德,它的功德也會遍滿一切,是無量無邊的。
【受菩薩戒】
那我們還是趕快領受「戒」吧,要不然總是說太多,一輩子都在說,那一輩子就沒了,還不如趕快實際行動,真正領受這個戒呢!
為了各位容易理解,所以我會直接說英文,但是沒有什麼準備好,所以有點不好意思,但可能因為我的沒準備好,搞不好可能讓你們更難聽懂我到底在說什麼了!
但是首先我還是會說藏文,會唸三次,因為我自己對藏文的一種我執,所以我還是先唸三次的藏文。
能夠跪著,就跪著。不能跪的呢,那就還是坐著。請大家合掌!不需要禮拜了!就是合掌跪著!
所以我們先是有積聚福德了,因為受戒之前,我們應該需要七支供養……等等福德,但我們現在我們沒有做這些,所以我們就想說我們已經做了,因為之前念了許多,所以我們已經做了七支供養,已經具備福德了,然後才領受戒。
上師,一切佛菩薩,請你們鑑知我,如同直至証得菩提前,我要皈命諸佛、同時皈依佛法、還有皈依所有的菩薩眾,如同過去的佛菩薩們,他們發起了菩提心,並且他們次第的修持菩薩的學處,我也要跟他們一樣,我為了利益眾生而發起菩提心,並且對於所有菩薩的學處,我要次第的、步驟的、好好的來修學。
願上師、佛菩薩們鑑知我、證明我,我直到未証得佛的果位,菩提藏之前,我要皈命諸佛、皈依法、皈依菩薩僧眾,如同過去的佛菩薩們,他們最先發起了菩提心,並且次第的修學菩薩的學處,我也要像佛菩薩他們一樣,為了利益眾生,發起菩提心,並且對於菩薩的各種學處,我要次第的,好好的來修學。
接下來要唸第三遍,在唸完第三遍的時候,各位心中要想說:「我得到了『菩薩戒』了!」
現在藏文唸完,我們就想說得到戒了,之後在念英文的時候呢,是讓各位對發菩提心更清楚,所以會唸這個英文,但是真正得到戒,可以說就是現在唸完第三遍的藏文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
因此,接下來,第三遍。
上師、佛菩薩們鑑知我、證明我,我要直至証得菩提藏之前,皈依佛陀、皈依正法、皈依菩薩僧眾,如同過去的佛菩薩們,他們首先發起菩提心,並且次第的修學菩薩的各種的學處,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為了利益眾生,我發起菩提心,並於各種菩薩的學處,次第的來修學。
【法王口傳英文版菩薩戒】
得到了這樣的一個菩提心戒,是很難得的。大家要生起一念歡喜心,就是我得到了這麼一個珍貴的東西了!而且不斷、不斷的有這種歡喜心的話,那會是很有力量 的!就像我們得到了一個珍寶、一個寶石一樣,我們現在拿在手中,這種感覺就好像我有了這個珍寶之後,其他東西什麼都不重要了。就好像我發起了菩提心之後, 那麼就算我有一些煩惱生起,或者有一些痛苦,這些東西都只是小事情,也不重要了!不斷的把握住這樣珍貴的、像如意寶珠一樣的菩提心,然後不斷、不斷的生歡 喜,這是很重的!
所以呢希望大家心中感覺歡喜,我會唸歡喜的文字,所以我來念,你們來感受歡喜!
【金剛薩埵】
接下來呢,要談到的是前行的一些內容,四加行的內容,但沒有辦法講完四個不共加行,主要會提到「金剛薩埵」還有「上師相應法」這兩個部分。
那麼我這一部這個「四不共加行」的儀軌,最主要是依據於第五世夏瑪巴仁波切昆秋演剌這位大師,他所寫的一個四加行的法本。
這裡說金剛薩埵的修持是:「為淨除罪障,金剛薩埵修誦有二。一者是:「自身頂處蓮月座墊上」,這是有二的意思,第一個是座中的修持,觀想「自身頂處蓮月座 墊上,上師金剛薩埵白端嚴,一面二臂右持金剛杵,左手持鈴雙足跏趺坐。」然後「清晰觀想心間月輪上有『吽』字及咒縵圍繞而祈請,甘露續流由本尊身右足拇指 降淋,由自頂梵穴而進入自身,將心投入於觀想一切罪障如污墨、如煙汁般形象流出,全身充滿甘露瓊霖。」接下來就是持誦百字明咒了。那麼最主要金剛薩埵的修 持,是為了幫助我們能夠淨除罪障,那麼如果我們透過具備了四種力量來淨除的話,那麼罪障是可以得到消除的。
第一個是「依止力」;
第二個是「對治力」;
第三個是「出罪力」;
第四個是「誓不犯罪力」。
第三個出罪力就是知道自己犯錯的,說出自己的罪業,叫做「出」,出來的「出」,「出罪力」;第四個是發誓我以後不再做的「誓不犯罪力」,有四個。
第一個是「依止力」、第二個是「對治力」、第三個是「出罪力」、第四個是「誓不犯罪力」。
依止力:先做皈依發心大禮拜
那麼第一個是一種「依止力」,那麼「依止力」,它有分兩個部分,第一個說向上來說,是依止佛菩薩;向下來說,是依止眾生,有這兩種。那麼第一個,我們這裡 談到的是依止佛菩薩,也就是我們要向三寶做皈依,還要發菩提心,那經典當中說,透過皈依跟發心,就能夠清淨我們的罪業,是非常殊勝的!所以像平時各位在修 「四加行」的話呢,如果剛開始,你如果是直接修了這個金剛薩埵,第二個金剛薩埵修持的話,那麼你應該先第一個加行的,也就是皈依發心,你也應該先唸一遍, 譬如說:要禮拜的部分先做了,然後呢,再來修金剛薩埵會比較好!
對治力:金剛薩埵
第二個是「對治力」,它可以指的是一切的這些善行的對治法,但是這裡呢指的就是這個法門,金剛薩埵的法門,它就是「對治力」,因為透過這個法門,能夠對治 煩惱。所以這裡,所謂的第二個「對治力」,它指的就是個法門。就像是這個法門當中,金剛薩埵這個加行當中,所提到的觀修的次第的這些方式。就是這樣的一個 空、智無二的這樣一個上師金剛薩埵,就在我們的頭頂上,就像是文字形容的「自身頂處的蓮月座墊上,有上師金剛薩埵白端嚴」等 等……他的相貌,然後強烈的一個祈請之下,希望金剛薩埵能夠加持,讓我們的各種罪障能夠清淨,所以接著呢,就觀想說在金剛薩埵他的心間月輪上有一個「吽」 字,「吽」字周圍有咒縵,百字明咒的咒鬘圍繞的,那麼由於我們強烈的一種祈請,從這些咒字放射出甘露,充滿本尊的全身,然後從他的右腳的拇指,從我們的梵 穴進入到我們全身,清淨我們一切的罪障,然後全身充滿甘露,全身像是透明的,這麼的清淨,這麼的乾淨。那麼在做這一段觀想的時候,各位可以想著,不僅是這 裡提到所有的罪業,那也可以特別針對於自己的某一個煩惱,或者說某一個罪障,或者說某一個你要懺悔的一件事情……等等,你也可以這樣子特別去想了之後,然 後將它一切的清淨,可以這樣來做觀想的。譬如說你破戒的違犯了誓言的,破戒的這些罪業,在這個時候也可以特別強調來懺悔。
出罪力:對於過往的罪業有一念後悔心
第三個叫做「出罪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對我們過去的罪業,如果有一念後悔的心的話,那麼這個罪業是能夠被清淨的!意思是說:「它可以被清除出來 的!」就好像如果一個人有病,好像有膿包,你要把它切開,然後把它擠出來是一樣,那它就不會再傷害你,對於我們過去所造的罪業有一念後悔心,那這個就叫做 一種「出罪力」。
誓不犯罪力:發誓以後未來不再犯的心
第四個是「誓不犯罪力」,也就是有了後悔心,但是如果不具備「誓不犯罪力」的話,那麼就算是之前有懺悔,但是因為沒有強烈的「我未來不再做!」的這種心的 話呢,那麼我們的罪業是無法清除乾淨的,所以第四個力量,我們要想說:「未來就算是捨棄自己的生命,我也不再造同樣的錯、或者造同樣的罪!」那麼各種的罪 業,它才可能從根本的被清淨跟消除,所以第四個呢是非常的重要的!叫做「誓不犯罪力」,發誓以後未來不再做!
但有的時候個力量是不容易的,很多時候,我們能不能夠未來不再犯,這在於我們後悔的心夠不夠強烈。所以「後悔的心」和「誓不犯罪的心」這兩者可以是相輔相 成的,所以這兩者都具備的話,我們可以很快速的,並且很根本的,來淨除我們的罪障。所以這個第三個叫做「出罪力」,一種後悔心;還有第四個「誓不犯罪 力」,就是一種我將來不再造的這兩個心,這個心呢,這兩者它是相輔相成的,很重要的!
那麼,就像經典當中,很強調說戒律的重要性!就好像一句話說:「就算你再有各種的覺受跟證悟,但是如果不具備根本的這些戒律的話,或者違背了戒律的話,這 也是沒有用的!」那麼就好像過去律典當中也提到,「持戒」它多殊勝!它有提到就像是一些聖者,他在一生當中,他持戒非常的清淨、如法的持戒,但是他可能今 生卻沒有證得,譬如說:「續流果的果位」,但是因為他的持戒清淨,會幫助他在來世,只要是聽到一個佛法的偈文,他都可以馬上證得見道位的果位,所以這是持 戒的利益。同樣在密乘當中也提到,如果一個人,他接受了密乘的修法,但是他可能沒有做任何的禪修,或者是觀修,但是他能夠不違背這個三昧耶戒,他也能夠在 未來的八世或者十六世當中成佛,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個戒律跟誓言是多麼的重要!所以當我們在做金剛薩埵的修持的時候,他淨除我們一切的身、口、意的罪業,但 是根本的,它最主要的、或者說它最強調、最刻意的它要淨除的是什麼呢?是我們各種的違背戒律的、犯戒的,或者違背誓言的這一些的錯誤是我們可以懺悔的。
所以透過金剛薩埵的修持,我們淨除這些罪業,尤其是淨除我們違背戒律、誓言的罪業,所以法王也特別提到:「尤其違背誓言,它對自己的可以說一種打擊,跟一 種印象是最深的。」就是你自己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一種感覺。所以這個時候,你透過金剛薩埵的淨除是很重要的,同樣它也透過這個法門,再恢復你的戒、再恢復 你的誓言,讓你的誓言更加堅固,讓你的戒律更加堅固,同樣也讓你更重視你的各種的戒。
所以我們說,金剛薩埵的修持,在於「四力」要具備。剛剛談到四種力量,要不然很多人一談到金剛薩埵的淨罪的金剛薩埵修持,這是馬上就要去觀修了,就想說金 剛薩埵有幾支手啊?然後他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子?卻反而忘了要有後悔的心,就是──「出罪力」。還有要有一種我將來不犯罪的這種心──「誓不犯罪力」卻不 具備的話呢,那法王說:「這種觀修會有用嗎?!」
因此的確,觀想本尊觀想很清晰,這非常的好,但是要具備四力的懺悔,是更好的。或許,就是這樣子吧!那可能沒有時間教「上師相應法」囉!
【上師相應法】
同樣,在做上師相應法的時候,很重要,最開始要具備皈依跟發心。
四加行的次數
那麼金剛薩埵修持,最主要要計數的是「百字明咒」,並不是短咒,那麼至於次數來說,還是要如同傳統的十萬遍,但是法王這邊特別強調,所謂的一千遍,那是指 皈依大禮拜的一千遍,但其他三個加行的次數,還是要跟傳統的十萬遍是一樣的,並不是說一千遍,就是四個都是一千遍喔,只有第一個「皈依大禮拜」是一千遍。
所以金剛薩埵最主要要計數的是「百字明咒」,之後可以多唸幾遍的短咒,但主要計數的是「百字明咒」。
所以這四加行中的第一個皈依大禮拜十萬遍,因為許多人做起來比較困難,因此至少要做一千遍的大禮拜,但是其他三個加行,還是要如同傳統一般的要十萬遍。但 是,如果有人願意要拜十萬遍大禮拜,我也會非常的歡喜!我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就是說一千遍而已。也就是說,如果你還有時間的話呢,還是可以多做一點,不要 把這一千遍當成你不能拜的一個藉口。
修法前,讓心與法合一
我們修上師相應法之前很重要要有皈依跟發心,尤其是你真正要讓自己的心已經感覺跟法是相合的,這個情況之下,然後再修上師相應法,意思就是,你不能說自己是自己,然後菩提心是分開的,這樣不行,而是自己要跟菩提心是合而為一的,再修上師相應法。
對上師的虔敬心,讓密乘成為快速道
那麼之後我們說,上師相應法有分共同跟不共的,不共的呢是指「那洛六法」,共同的就是現在的法本。同樣我們提到,密乘的修持,我們形容它是一個很快速的、捷徑的道路,為什麼它可以被稱為叫捷徑道?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對上師的一種虔敬,應該說它的一種虔敬心。
觀上師為金剛薩埵
所以有一些傳統上說,觀想上師的時候,是自己他本來的人的樣子,不用觀想成他轉變成佛菩薩的樣子,有的講法說這樣會更快得到加持。但是,在傳統的上師相應 法的修持當中,我們要觀想上師是「金剛總持」的相貌!那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一個觀想呢?這個原因是透過這樣的觀想,消除我們對於上師他是凡夫的這樣子的一 種想法,而因此我們要有一種淨觀,觀想他為「如同一切的遍主持金剛」。
觀自身為顯空不二的金剛亥母
所以在密乘來說,要首先要轉化自己的相,而領受加持。所以你可以觀想「自己為各種本尊」,但是這裡最主要是觀想自己是「金剛亥母」的相,在噶瑪岡倉的這個傳統來說,重視的是主要是亥母的一個修持,所以,我們要觀想自己是「金剛亥母」。
「金剛亥母」那麼這裡是要很如法的來做觀想,意思就是需要顯、空不二的,觀想自己是顯、空不二的「金剛亥母」的相。那也就是說,一切轉變成為空性,空性當 中展現出來的這樣的一個亥母的相。然後接著,再觀想在這樣子顯空不二的自己「金剛亥母」的頭頂上,有著上師、金剛持的上師。所謂自己是顯、空不二的「金剛 亥母相」,意思是「方便」跟「智慧」的自性,他們的本質是一如的,這樣子的一種了解之下而生起「金剛亥母」的相。
安住在空性中,做七支供養
之後,是七支供養文,要獻給上師。所以這裡,可能要再特別強調剛剛有一些用詞,就是「方便」跟「智慧」的無二,那麼也就是在我們的一個心上,它同時具備了 「方便」跟「智慧」的一個這樣子的本質,所以這似乎在我們之前祈願法會上好像有談到過,那麼總之呢,這裡再一次提到說,也就是我們做觀修的時候,我們第一 步,要想說:「一切的都轉變成為空性」,那這裡所謂的空性,不代表你是實證了空性、現證了空性,而這是一種「你想著這是空性、這是空的,一切轉變成為 空」,這就可以了!
顯空不二,方便與智慧不二
再接下來,你想著在這個空性當中,同樣的一念心,等於說有心的另外一個部分。然後,你從你的心中再生起各種的本尊的像,所以等於說在這個「你知道這是空性 的。」有這樣的一種理解之上,然後你刻意的要生起一個本尊的一個相。所以這兩部分就有了,第一個就是一切是空性的,第二個呢是顯相清晰的展現,有這兩個部 分,所以可以說「空性」跟「顯相」,它在你的一念心上他同時具備了,這就代表具備了「方便」跟「智慧」。這裡所謂的「智慧」,指的就是空性。「方便」,指 的就是這些各種的相,那麼它也可以說,「方便」的相指的就是未來成就的果位,這個本尊的「止觀雙運」的這樣的一個相,有這樣的一個名詞。
所以這是空性跟顯相這兩個部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我們的同一念心上,它同時具備了這兩者,空性跟顯相。所以透過這個方式,一念上就具備了「方便」跟 「智慧」,所以因此他就可以證得未來果位,叫做佛的「法身」跟「色身」,叫做「法、色身無二」的這樣一個果位。所以的確在顯乘當中也有提到,譬如說:「方 便」、「智慧」,也有提到佛的果位有「法身」、「色身」..等等。但是,它沒有清楚、清晰的告訴我們說,直接證得這個法、色身的這個「因」是什麼?但是在密乘當中,它很清晰的告訴我們,譬如說:做觀修的時候,我們就觀想是在我們的一個心上就具備了「方便」跟「智慧」,就具備了空性跟顯相,就好像觀修本尊這樣從空性當中顯現本尊,所以密乘它被形容成為一個「果位乘」,或者是一個「快速道」的原因在這裡。
生起佛慢,確信自己就是金剛亥母
所以因此,這裡剛提到,總的來說,觀修時候有幾個步驟,當然第一個,我們要具備菩提心、慈悲心來觀修,再來第二個,就是剛剛提到的,我們是觀想一切轉變成 為空性,空性當中顯現出這個相,然後再來呢,觀想說金剛上師在我們的頭頂上,他是這樣的一個步驟的。附帶的法王提到說,譬如:觀想自己是金剛亥母的時候, 我們說觀修時有幾個重點,第一個,要觀想的很清楚;第二個呢是要生起佛慢,就是說「我就是金剛亥母!」,但是在這裡要注意一點,就是由於你要觀想,接著你 要向上師來祈請獻供,所以在你觀想自己是本尊的時候,這時候你觀想的很清晰,這個很重要。但是佛慢要稍微的小一點就是!要不然會覺得我自己都已經是本尊, 都已經是金剛亥母了,我怎麼還要再向一個上師來做供養呢?所以「佛慢」要小一點,然後但是還是清晰的觀想!
憶念上師功德,做七支供養
接下來,再來的步驟,就是要向上師做七支供養的獻供,然後要向佛陀四身合一的這個上師來作祈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步驟。所以接下來,我們說要向上師來作祈請,那麼我們剛剛有提到,形容上師是四身的上師,具備四身的上師..等等,或者是我們要想著上師心的功德,但這裡的重點是「你真的要想到上師的功德!」,因為有的時後,我們說上師四身的功德,但是你根本搞不懂「四身」是什麼,你怎麼想他的功德?反而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
所以這裡我們所謂要祈請,在於說,你真的要感受到、體會到上師的,可能就是他一點點的那個優點,或者一點點的那個功德,你這時候你都將它強烈的想著,然後 來祈請,那麼你才能夠真正生起一種虔誠心!接下來帶著這樣的一種憶念上師的功德、福德祈請。之後,接下來,上師他歡喜。歡喜之後他放光,放光之後他加持到 我們的三門,三門的垢障得到清淨,我們得到了三種灌頂。
所以因為說如果不講快一點呢,等一下發石頭的時後,沒辦法一個一個發,到時後就要用丟的了!那就很不好了!
「我想化作一個祈願,永遠與你們在一起」
我真的很高興!那麼能夠在這裡見到各位,大家來到這裡,而且我知道各位來自五十六個不同的國家,我真的很高興見到各位!這一次沒有準備的很好,但是我們能夠聚在一起,並且能夠見面,比我說的再多,還不如就是我們就這麼見一面,對我個人來說,我都覺得這是比較好。
法王說:「他自己不能準備很好,並不是我們沒有準備很好,是他自己沒有準備的很好。」
我真的很享受這一次的機會,能夠見到各位,我非常高興我們能夠分享這一次三天的時間,我們在一起,我想這三天時間,我跟你們每一位都結下了這麼一個緣,尤 其是透過了回答,由於透過了回答各位的一些問題,很多的這些問題,但是我沒辦法每一個問題都回答,所以,在這裡要說聲:「抱歉!」
法王說他看過了所有的問題,他都唸過了!看過了!但是沒辦法一一回答,很抱歉!所以非常謝謝大家的這些問題!
我很希望能夠再一次、一次的見到各位,或許在下一次的祈願法會上吧!謝謝大家!
接下來我們先迴向,然後要給各位石頭。所以就像我之前常常有的一種願望,跟一種景象,也就是我們在祈願的時候,我在祈願的時候,我不只是唸誦出這個文字而 已。當在祈願法會發願的時候、祈願的時候,似乎可以看到一種景象,也就是由於我們內心的慈悲而展現出來,而放射出來的這種祈願的文字,它就好像口中放射出 來,如同空氣一般的,像是金色的文字,遍滿著一切,充滿一切的世間。」同樣這樣的一種祈願,它是集合了每一個眾生的善心,每一個善心的每一個部分,大家一 起匯聚在一起,透過這個金色的慈悲的文字、祈願的文字,遍滿一切的時候,將大家的善心都集合在一起,而且這股慈悲的力量、祈願的力量,它是會長久的駐留在 這個世間,大家每一個人的聚合,就好像母子的聚合是一樣的,充滿了慈悲、溫暖,相聚在一起。
就好像是這樣的一個祈願,現在我們在祈願法會當中,加持了這樣子的一個石頭,所以我現在要把這樣的一個石頭給予各位,希望大家帶到各個地方去,也將這樣子 的一種慈悲,這樣子的一種祈願,帶到各位住的地方,雖然可能我們住的地方距離很遠,但是我希望各位的,就好像,這個石頭帶回去就好像「黑暗中的火炬」是一 樣的,我在遠方也能夠看到各位亮的這個火炬的,所以這是我的祈願!
法王課程
- ► 2017 (21)
- ► 2016 (27)
- ► 2015 (20)
- ► 2014 (44)
- ► 2013 (17)
- ► 2012 (24)
- ► 2010 (13)
- ► 2009 (12)
- ► 2008 (7)
- ► 2007 (16)
- ► 2006 (35)
- ► 2005 (10)
- ► 2004 (15)
- ► 2003 (3)
- ► 2002 (3)
- ► 2001 (1)
- ► 2000 (3)
-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