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大手印了義炬》第二堂課
- 分類:課程開示
- 點擊數:10603
法王噶瑪巴《大手印了義炬》第二堂課
時間:12月31日下午2:00至4:00
地點:菩提迦耶大祈願舞台
願心向法,讓佛法改變生命
「法」的原始意義,就是「修整、調理自己的心」,「修行」就是不斷改變、修整自心的過程。
為了滿眾生願,法王今天下午把課程提前一小時,以多留一小時,做為團體會見時段。在「噶瑪巴千諾」的唱頌聲中,下午2:00開始的《大手印了義炬》第二堂課,法王首先講述了聞思修三慧,接著開示《了義炬》中「四共加行」的「觀死無常」及「暇滿難得,詳細解說了八有暇和十圓滿,並開示了擁有了暇滿人身之後最重要的,身為人的責任。
法王開示:
上一堂課講到,當我們修持佛法時,必須具備聞、思、修,也就是聽聞、思維和實修,而為了能聞思修,前提是需要依靠一位具德上師,向他求得法教或口訣教授,而後必須自己付諸於實修。
聞思修
接著要解釋「聞、思、修」三慧。
聞所成慧:依佛語等他力,因聽聞而生智慧
在「聞、思、修」三者當中,首先為聽聞。
提到「聽聞」時,大家常覺得聽聞佛法就代表要親近許多上師、跟隨許多善知識、或要學到許多教法,感覺好像在「收集」很多教法一樣;其實很多人只是不斷去聽聞教法,但卻沒有因此生起智慧。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雖然聽了很多法,但多數內容都忘了,有的即使沒忘,但需要它時,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就是「聞所成慧」並未生起的例子。
因此,「聽聞佛法」和「聞所成慧」是有差異的,應區分來談。
聞思修三慧中第一階段的聽聞智慧,是一種依靠他力而產生的智慧。這份「他力」不一定是指某個人,很多時候可能是某位上師、善知識的一句話,或佛陀在經典上的某一句話語,我們因為聽聞到這句話而生起智慧,這叫做「聞所成慧」。
在藏文中,「聞」的發音「推巴」就是「聽聞」。聽聞本身也有不同分類,譬如說有些人是聽聞到字句,有人聽聞到字句中隱含的意義,有些人是兩者都聽聞到。總之聽聞佛法時,首先要依止某位上師或依靠某部佛經佛語,然後不斷、不斷去學習,去熟悉字詞和含意,然後真正對字詞有所瞭解,因而生起智慧,這就是「聞所成慧」。
如何觀察自己是否具備「聞所成慧」?首先看看對於佛法名詞、字句,是否很熟悉,且對於字詞的意義有所瞭解,長時不忘,別人一問你那個佛法名詞,你馬上知道、而且瞭解意思,這就算是「聞所成慧」的生起。
思所成慧:依自力思維,因辨析所生智
聞思修的第二個部分「思維」,不僅是停留在聽聞,更進一步甚至晝夜無懈地,不停思維著之前聽聞過的法,這就是靠自力,靠自己力量去分析與觀察聽聞到的內容,這就是「思維」的意義。
在聞思修第二個過程,進入到思維佛法的階段時,你會不斷對佛法作分析,會知道修持某個法門可以斷除某種煩惱,或瞭解到不斷串習、熟悉某種修持,就會得到某種證悟等等。所以對於什麼是該修的、什麼是該斷的,都能夠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學習、去分析、去思維,而得到一種確信。知道這樣的努力就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並透過自己力量,瞭解到「這方法我若確實去做,會有某些利益」,例如幫助自己調伏、轉化煩躁的心等等。接著就會自然地生起「我要修持」、「我真正應該去修持」的想法,這就是「思所成慧」的生起。
就像「聽聞」和「聞所成慧」有別,「思維」和「思所成慧」也是不同的:僅僅只是思維,和因思維所聽聞的教法而生起智慧,是不同的。如果聽聞教法後,還會不斷去復習、思維、分析,然後自然會生起一種「這種教法對我有利,而且真的可以解決很多煩惱等心裡的問題」,因此有種「我要去修持」的積極心情生起,這才是「思所成慧」。
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如同佛經所言:如果是正確聽聞時,就會越想聽聞更多法教,就會更想去修持,就自然想馬上捨棄今生的貪著,到靜處去修持,心中只有佛法,其他都不重要──此時,會有這種很確定的、想要修行的心生起。這樣,就代表你是正確在聽聞佛法;不然就只是「聽聞」,聽聞的智慧並未真正生起。
所謂「聞所成慧」,能夠導引出一種想要「好好實修」之心;而「思所成慧」,也就是真正生起迫切想要修行的心,對法生起一種確信。
修所成慧:養成習慣,能調伏自心的智慧
聽聞和思維之後,接著第三個部分一定要具備的,就是實修。
聽一大堆法教卻不去付諸實修,就會成為「法油子」,會變成非常油條。聽太多了,所以聽到什麼法教都沒什感覺,漫不經心地認為:「這都聽過了,什麼課程時已講過了,這就是空性、這就是菩提心」等等。所聽聞的法教,無法和生活產生關連性、並沒有真正成為生活一部分,這就是聽聞卻未實踐時,會產生的問題。
所以為了避免變成這樣的法油子,必須「慎始」:一開始就要謹慎。剛開始接觸佛法時,即使只學到一個法教、法門,也要好好謹慎的真正去實踐,讓它成你為自心的一部分,讓這個法成為一個轉變自己、修整自心的工具,這是很重要的。
「禪修」或「修持」,藏文叫「鞏」,意思就是「習慣」。換句話說,什麼叫禪修?就是培養一種跟生活不可分的心靈好習慣,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修持是為了幫助你,讓佛法和你的人是分不開的。例如修持「菩提心」,並非在我們的心之外另外追求一個東西;若修行之道和自己的煩惱、自己頑強的心變成兩條路的話,就不正確了。「法」的原始意義就是「修整、調理自己的心」,「修行」就是「不斷改變、修整的一種過程」。
《大手印了義炬》
四共加行
《了義炬》第一章中提到「願心向法」,要具有瞭解三寶功德後所生起的勝解信心。
我們要先問問自己為何要進入佛法修持之門?為何要學佛?接著要轉變自己,符合於正法的修持,不然只是心中想想,但沒有真正投入修持,就不符合「岡波巴四法」中所說的第一法「願心向法」。因此就像上一堂課談過的,首先要知道三寶的功德而生起信心。
若有利他之心,「無常觀」更有力量
但是,若不憶念無常,就不會生起勝解信心,因此要憶念無常。
講到無常時,要透過思維才能夠知道何謂無常。無常並不是感覺很恐懼,好像已經身中劇毒、隨時會死的那種恐慌感,並不是這樣。這種怕死、恐懼死亡的心,很多人都有甚至動物也有,很多充滿邪見者也很怕死,但只是「畏懼死亡」並不是對無常的正確瞭解。
何謂對「觀死無常」的正確理解呢?行者首先要非常珍惜他的生命,對於自己得到的「暇滿難得」人身,真的感到非常難得、珍貴,並且懂得珍惜,因此就會把握時間,讓這樣難得的人身有意義。因為知道時間是不夠的,何時死亡是未知數,知道生命總是剎那改變,如此才會瞭解死亡無常,才會知道當下就要去做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對「觀死無常」的正確瞭解。要在這樣基礎之下觀死無常。
尤其是若具有利他之心時,「觀死無常」會更有力量。大乘精髓就是利益他人,就是要實踐「我要成為菩薩」的誓言,有這樣誓言的人,在身口意三門上,都要隨時隨地把握機會去利益他人,甚至連一秒鐘都不願意浪費。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去修無常,常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但若是為利益更多眾生時,無常觀會讓你更有力量、能利益更多眾生。
一,暇滿難得
《了義炬》提到,要認識無常,就要先了解「暇滿人身」的道理。「四共加行」的根本就是「暇滿人身」,行者必須先對於暇滿人身是如此難得珍貴有所瞭解後,才能真正瞭解無常。因此這裡談到前兩加行思維:人身生命是如此難得,接下來觀死無常,這兩法門修持目的,在於消除今生的貪著。
(以下法王口傳《了義炬》「八無暇」和「十圓滿」內容。法本藏譯中/妙融法師:)
八無暇:所謂的八無暇,是指這八種情境:
一、毫無間斷地飽嘗著冷熱痛苦的地獄。
二、只有飢渴痛苦折磨的餓鬼。
三、愚癡蒙昧,什麼都不理解、不知道的畜生。
四、佛法興盛的地區稀少,沒有佛法的地方非常之多,生在這種偏僻到連法的聲音都聽不到的蠻夷地方。
五、因為貪著欲樂以及禪定而散亂,因而對於佛法沒有興趣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長壽天。
六、外道,或是對於佛法天生就不喜歡的邪見之人。
七、佛陀沒有降臨的黑暗時劫,連「三寶」這樣的稱呼都沒有的空蕩世間邊地。
八、對世間的言語沒有認知、理解能力,使得心無法趨向佛法的喑啞、愚癡之人。
這段談人身難得,也就是若僅僅投生人身,並不叫難得,一個難得人身寶是指具備八種有暇情況,然後加上十種圓滿時,就叫做暇滿人身,當然密乘中有不共說法,就不多談。
十圓滿中分為五種自圓滿:
• 獲得八無暇反面的人身珍寶。
• 出生在佛法興盛的中土。
• 眼等五根具足,教導什麼都能明瞭。
• 不遇顛倒邪見,以進入佛門而不造無間罪業。
• 對於三寶生起勝解的信心。
五種他圓滿:
• 世間一再的生滅,使得佛陀要降生於世間一次都很困難,如今釋迦牟尼佛卻降臨至這世間。
• 辟支佛等即便降臨卻並不說法,而今世尊開示了深廣正法。
• 佛陀的教法沒有壞滅,仍然住世。
• 佛法的追隨者仍然很多。
• 對於看到其他眾生老、病等情況,便發出離心的行者,人們能以慈愛之心給予衣食用具的供養,使行者有著如法的生活而不致貧窮。
這段怎麼解釋最容易瞭解?在座每一位七、八成都已具備八種有暇和十種圓滿,因為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暇滿」,也不會在這裡。要知道原來自己具備了能夠修持佛法的基礎,也就是「所依」,以現代話來講就是條件、順緣都具備了,也就是暇滿的人身。
接著談到具備八有暇、十圓滿之外,還必須要遠離十六種逆緣,才能夠真正修持佛法。這十六種逆緣,包括八種內逆緣,指的是內心觀念上或思想上不正確等等,會障礙你學習佛法者;和八種外逆緣,指的是外在的修行障礙。
首先,外在八種逆緣:也就是讓我們無暇修習佛法的八種情況,這也不能完全說是外在、心之外的逆緣,可以說是一種臨時突發的狀況:
(以下法王口傳《了義炬》「外在八種逆緣」內容):
• 因為非常粗重的五毒而擾亂自心。
• 受到不良朋友的影響。
• 見解和行持都顛倒、錯誤。
• 太過懶惰。
• 過去的惡業成熟,障礙如海水泉湧而出。
• 受外力的主宰,如奴僕一般奔忙。完全沒有自由,像奴僕一樣東奔西跑,也沒有時間修持佛法。
• 因為害怕衣食的缺乏與害怕死亡,雖然接觸佛法卻做著不如法的行為。
• 為了獲得恭敬和名聲,道貌岸然地假裝修學佛法。並不是修行人卻假裝是動機和目的卻是為了獲得恭敬和名聲
這八個並不是都是外在,有些也是內心狀態,這八個被歸類在一起,被歸類為「無法修習佛法的臨時因素」。接著講到「會讓佛法沒有緣份的內心狀態」:
(法王繼續口傳《了義炬》「內在八逆緣」:)
• 對於色身以及財富等非常貪著。
• 為人粗魯,行為惡劣。
• 再怎麼講說輪迴和三惡道的痛苦,也不感到懼怕。
• 再怎麼講說解脫的利益,也無法生起信心。
• 天生就喜歡做不善的事。
• 就像給狗吃草一樣,對於佛法無動於衷。
• 根本毀犯了菩提願心以及戒律。
• 毀犯了對上師以及法友的三昧誓戒。
以上提到十六種逆緣,經文說這除了會讓佛法無法在心中生起之外,也是墮入三惡道的根源。以上這段簡要而言,就是我們應該遠離一切逆緣、且具備一切順緣,當我們具足了這樣的因緣,就應該好好把握來實修,然後成就大的利益。
珍惜暇滿人身,作其他生命守護者
就像剛剛這段所講,是要先思維「四共加行」中的「人身難得」,我們具備難得的人身寶,尤其投生為人時,和其他生命不一樣,我們還特別具備一種智慧、能夠知道對錯和善惡,然後知道如何正確地去做和取捨,而且取捨的目的不只為了求得暫時的快樂,還能有助於得到究竟的快樂,這是非常難得的一種智慧。
換句話說,我們因此都有責任,要好好利用難得的智慧來利益眾生、利益我們共同生存的這個地球。現在得到一個難得人身,具備特殊能力和智慧,也代表責任,一種要利益和保護其他生命的責任。有人相信有創世主存在,其實這也可以提醒我們,要像保護者一樣,守護這世界。現在科學雖發達,但科學家都還沒有確實在宇宙其他星球發現生命跡象,但地球卻有許多生命,相形之下更加珍貴。
但身為人類的我們卻常常錯用知識,用在輕視、傷害、殘殺其他生命,為得到皮毛血肉等等而不斷傷害有情,甚至破壞了他們棲息的環境、破壞許多森林和大自然環境,這種無止境的錯誤濫用知識的力量,無止境的貪求,最終只會造成人類的毀滅。因此要正確的珍惜暇滿人身,而不要錯用,這就是第一個共加行「暇滿人身」的思維方式。
思維「暇滿」人身其實是在提醒我們,「生而為人」的責任是什麼?因此道次第修持中,也不斷講暇滿人身,就是不斷在提醒我們身為人的責任,應該要好好善用我們的智慧。
菩薩捨身餵虎,護生不應分別
接著要講個故事囉,有時候講講故事滿好的。曾經有弟子向竹巴昆列大師請法,大師說:「我沒有資格說法,因為說法者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要沒有任何過患、缺失,我就不符合這條件,我有很多過患;要不然,是有很多過患,但將過患完全隱藏得好好的,我也不是這樣的人。因此我不說法,就說個故事吧。」有時候說故事也是說法的方式。
有一次在瓦拉那西舉辦第一次環保會議,其中談到哪些動物快要絕跡了、該如何保護這些動物,當時談到如何保護孟加拉虎。當大家談到這主題時,就有僧眾反對說:「老虎有什麼好保護的呢?牠會把可憐的弱小動物都吃掉不是嗎?就讓牠絕種也好了,世界不就更和平了嗎?」
主持會議的一位女士不知怎麼回答,一時感到很困惑。當時她跟僧眾講科學道理,與會僧眾不大接受;接著她又說了一個蓮師與老虎的故事,想說服大家。她說:「蓮師化身憤怒金剛多傑佐勒的座騎就是老虎,如果沒有老虎,那蓮師不就是要走路了嗎?」但這也沒有說服僧眾,因為那隻老虎只是象徵性的,不是真的。女士就跑來問我說,能否說服一下大家保護老虎也是很重要的。
我想一想,第二天就從佛法角度講,我說:「老虎當然重要,因為連菩薩都會捨身餵虎,如果老虎不重要,為何要捨身餵虎?」這樣一講僧眾大多接受了。
其實我要講的這段故事,講的不是老虎,而是人。人只要遠遠看到老虎來就嚇得全身發抖,但老虎、獅子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人類,這些猛獸再可怕,頂多吃了、殺了幾個生命,但人類的可怕在於我們創造出許多科技武器、各種化學物質,用在好的方面當然好,但錯用時,可能一秒間就可以殺害無量的生命,人類的知識創造出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但很多時候都錯用了,這是很可怕的。
人類在地球上可以說如同統御者一般,有著廣大的力量,因此身為人類的我們更應該謹慎,應該清楚我們的所作所為,到底帶給其他生命多大的痛苦?造成多大的傷害?不要說其他的生命,就連我們人類自己的下一代,也會面臨到極大的危機,這都是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去面對、去思考的。
在這一段「暇滿人身」的思維時,就要想想:我們身為人類、得到人身的時候,沒有人希望自己一從母胎出來,就像是個垃圾般被丟出來,人身不應該是這樣被糟蹋浪費,而是有責任的,這才是「暇滿人身」的意義。人是有責任的,而「有責任」的意思,是因為具備人身的智慧,因此更應將智慧用在利益更多生命上,唯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的人生有意義。
(法王在課程後,又做了一些補充說明:昨天蔣貢康楚仁波切講完課,大家在唱《遙呼上師祈請文》時,我不是拿了東西給仁波切嗎?很多人都在疑惑到底我在台上給仁波切什麼?有些人還以為我給了他一塊大餅,但我不會做飯也不會做餅,我給的是第一世蔣貢仁波切羅卓泰耶常常戴的法帽。這象徵一個吉祥的緣起,因此昨天我就供養給蔣貢仁波切了。)
法王課程
- ► 2017 (21)
- ► 2016 (27)
- ► 2015 (20)
- ► 2014 (44)
- ► 2013 (17)
- ► 2012 (24)
- ► 2010 (13)
- ► 2009 (12)
- ► 2008 (7)
- ► 2007 (16)
- ► 2006 (35)
- ► 2005 (10)
- ► 2004 (15)
- ► 2003 (3)
- ► 2002 (3)
- ► 2001 (1)
- ► 2000 (3)
-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