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三堂)
- 分類:課程開示
- 點擊數:9628
法王噶瑪巴第十七屆噶舉冬季辯經大法會開示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教授: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地點:菩提迦耶德噶寺大殿
時間:2013年12月06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我們不論做什麼 , 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利他 , 即使是呼吸的狀態 , 也是如此 , 在每次的呼出、吸氣中, 也要成為利益他人的方式。
比方說 , 以對我們生命很重要的呼吸來說 , 如果我們不能呼吸 , 我們就會死亡。然而 , 呼吸的氣從何而來呢 ? 並非從自己而來 , 而是因外緣而產生的。一個人想要存活 , 最重要的即是呼吸 , 由於對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呼吸也是緣於外在 , 俗話說 [ 飲水思源 ] , 因此,我們一定要對外在的一切心存感念,要懂得憶念恩德。!
雖然我們並不需要特別刻意地去呼吸 , 我們平常都在呼吸著 , 但是,如果我們若將身心都靜下來,去觀察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 就會知道 : 我們的生命之所以能夠存活 , 就是因為外在的因緣而產生的 , 因此 , 不用去想很多 , 即使只是呼吸 , 我們也可以觀察到 , 外在一切對我們的重要性。
縱使不去想外在的一切事物 , 就是從現今自己這個五蘊之身 , 也可知道 , 其他眾生對我們是非常的重要 ! 是非常有恩德的。 比方說現在我們身上的衣服 , 是從何而來呢 ? 我們並非從生命的一開始就穿著衣服而出生 , 我們所穿著的衣服 , 也是從其他眾生而來 。即使從未見過縫製衣服的人們 , 但是 , 他們的恩德卻在我們身上可以體現出來。
更何況 , 我們在日常生活的一天之中 , 比方說喝茶、吃飯 , 我們並非天生就帶著食物而出生 , 食物也是因為他人就像父母對待我們一般 , 事先幫我們準備好的 , 這些食物也是源於其他的眾生。
我們在辯經法會中有這麼多的食物 , 雖然你們有時候會覺得不好吃 , 但是如果法會中的廚師全都生病了 , 那麼 , 你們有沒有可能還有食物呢 ? 大家就會沒有飯吃了。平時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 , 但當出現這樣的問題時 , 就會覺得煮飯菜的廚師們非常重要 , 而且也不是光有廚師就可以做到這些 , 如果沒有去買米買菜……等等的這些人。像這樣 , 一步一步地往下逐次去思惟 , 就會發現 : 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 , 其他眾生對我們的恩德 , 是必定不可少的 , 每一位眾生對我們的生命來說 , 都是必定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 , 對於其他一切眾生 , 我們一定要懂得憶念他們的恩德 , 然後去關愛他們 ; 而不是說 , 覺得他們可有可無 , 事不關己 , 就把他們放在一邊 。反而 , 應該把他們視為非常的重要 , 而且 , 要如同關係到自己的生死關頭般重要的去想著他 , 如果能以這樣的方式去思惟 , 我們就可以去為眾生的苦樂著想 , 並且可以幫助眾生獲得快樂 , 而我們自己也會相對的受益。
引導文接下來說到 , 一切煩惱和痛苦的根本 , 在於我執。因為我執 , 而做出損害他人的言行 , 比方說 : 比自己高上的 , 就對他生起嫉妒心 ; 反之 , 比自己低下的 , 就會欺負他。這所有的一切 , 都是由於我執所產生的 , 因此 , 我們一定要先斷除我執。
又如我們被非人、羅剎等製造障礙之時 , 我們就會去修迴遮法 , 來斷除這些障礙 , 我平常會這樣想 : 比如說我在灌頂時 , 不是要先驅魔嗎 ? 在驅魔時 , 灌頂上師拿著金剛鈴杵念咒語 , 每當這個時候 , 我們會這麼想 : 哦 , 在這裡製造一切罪障的這些魔障, 趕快離開這裡 , 如果不離開的話 , 那麼……。但是 ,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 , 灌頂的上師有時候也應該放下金剛鈴杵 , 他也得跟著這些製造障礙的魔一起走出這個會場 , 因為他的心間 , 也有著就像魔障一般的我執所障礙 , 因此就覺得 , 這個上師也應該跟魔一樣 , 該乖乖地走出這個灌頂會場。
跟這個有一點相似的是 , 在密法中不是有猛烈的誅法嗎 ? 我們修誅法時 , 必須把敵人的靈魂先勾召到自己的近前來 , 這時我又會有一個想法 :
其實 , 真正對佛教有損害的、壞的思惟 , 就在我們自己的心間 , 但是 , 修誅法時卻又指著外面的某個人或非人 , 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敵人 , 什麼才是真正的魔 。 對我們佛教徒來說 , 外在並沒有任何的敵人 , 真正的敵人要指向哪裡呢 ? 我執。我執才是真正的敵人。如果不把我執視為怨敵 , 反而卻把外在一切視為怨敵的話 , 這也就證明你的修為並不算很高 , 證明你沒有什麼好修持。
這在《入菩薩行論》中也有提到 , 真正的敵人並非外在的那個人 , 那個人他也是情有可原的 。比方說 , 當我們在修安忍度時 , 往昔有一位上師 , 他一邊跟別人打著官司 , 一邊傳授《入菩薩行論》, 當另外一位上師來見他時 , 這位上師就說 : 今年我已經跟弟子講授了很好的《入菩薩行論》。另一位上師聽完 , 就說 : 那麼你應該沒有講到安忍度這個部分吧 ! 這位上師又說 : 沒有啊 , 我講得很好啊 , 安忍度我也有講。另一位上師於是接著說 : 雖然你可以宣講安忍度 , 但你同時又要跟別人打官司 , 這覺得很奇怪耶 ! 根本就說不過去啊!
總之 , 如果我們指著外在的人 , 將他視為真正的怨敵的話 , 那就證明你的修法不怎麼樣。比方說 , 在《入菩薩行論》中有一段比喻 , 如果有個人拿著木棍打你 , 我們並不會對這個木棍生起瞋恨心 , 反而我們會對誰生氣呢 ? 那個拿著木棍的人。因為木棍是不能自主的 , 它是被一個有心人所主使、所控制的 , 因此 , 我們不會對木棍本身生起瞋恨心 , 它是無心的事物。
同樣的道理 , 對於怨敵 , 我們也應該是這樣 。對於那位拿著木棍的人 , 比方說 , 我們每個人在最初出生之時 , 並不會對任何人生氣怨恨 , 到後來慢慢發生一些事情後 , 才會生氣、生怨恨心 。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示現給他人的第一印象都能很好 , 但是 , 就像剛才那個控制著木棍的人一樣 , 這個人也是被煩惱所控制著 , 他也是沒有自主權 , 他去拿木棍就像煩惱怨敵控制著一個人一樣 , 其實 , 真正的怨敵並非是持棍的這個人 , 而是主使著持棍的人的 [ 煩惱 ] 。因此 , 對一個有修學的人而言 , 一講到怨敵 , 他心裡直接就會去想到 : 煩惱。 他不會再去想到外在的人或非人 。
在我10,11歲時 , 當我修法的時候 , 在我周圍的侍者們就會跟我說 , 這是佛教的敵人 , 一定要誅他 , 一定要把他的靈魂勾過來。然後我也就這樣想 , 哦 , 這可能是佛教的敵人 , 我也就這樣觀想 , 把他的靈魂勾過來 ; 但是 , 真正的在當時我心裡就感覺 , 他好像不是佛教的敵人 , 可是我卻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 但是我又總感覺他好像不是佛教的敵人 , 所以我也沒有再持續做勾魂的儀式。
而現在,我會這樣去想:在我的心續之中 , 凡是對佛教有損害的 , 還有對佛祖世尊的教法三學 , 有任何不隨順三學的煩惱等一切的不順緣 , 那麼 , 那些護法就應該把這些都帶走 , 你們要毀滅就應該把這些毀滅 , 平時我是這樣去想。
我有時候也會擔心 , 如果自己不如理取捨善惡的話 , 空行護法也會對我有什麼動作 , 所以我有時候也會害怕。這裡所說的 , 並不是要去斷除別人的壽命 , 而是要將煩惱以及一切顛倒邪見等 , 希望護法空行依靠著善法的力量 , 將這些都毀滅、淨除。這樣想不知正不正確 , 我就以這樣的方式去思惟。
接下來說到 , 若是直接被人類所損害 , 或是間接被非人所傷害時 , 我們應該作什麼樣的思惟呢 ? 應這樣去想 : 這些傷害自己的人或非人們 , 他們從無始以來 , 也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妹親人 , 但因為過去生我們的煩惱太粗重 , 前前後後對他們做過了很多次的傷害 , 而現今他們也是被煩惱所控制 , 也才會對我們做出傷害的行為 , 他們也是情有可原的,我可以原諒他們 ! 總之 , 不論他們是如何的傷害 , 我所應該要回報給他們的 , 不能同樣再是損害 , 反而是要 [ 仇將恩報 ] 。
有的人可能會這麼說 , 這是那個人的習性 , 他很壞、脾氣不好 , 或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說 , 我們不想見到某某人 , 不想接近他 , 即使接近他我們也不想跟他講話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呢 ? 這是如何產生的呢 ?
如果我們相信佛法及因果 , 那麼我和他有就有一個因緣 , 當我對他生氣時 , 我會看到他不好、他很壞 , 但對另一個人而言 , 又並不覺得他很壞 , 每個人對他都有不同的觀感 , 即使大部分的人覺得他很壞 , 但也會有極少數的人 , 覺得他不壞。總之 , 他並不是無時無刻都是在生氣的狀態 , 但是 , 我和他之間的因緣、當我和他有聯繫時,我卻總覺得他很容易生氣 , 瞋恨心也很大 , 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實 , 這主要是因為 : 我和他 , 沒有建立一個很好的因緣。因此 , 我們就要去發願 : 未來 , 不要再發生此類的事情。希望自己只看到眾生的功德 , 而看不到眾生的過失。若能如此的去發願 , 慢慢的 , 你們彼此間的因緣 , 就會慢慢的好轉 。這樣的思惟 , 非常重要。
否則 , 如果僅僅是自己覺得某人很壞 , 而妄加斷定此人是壞人的話 , 那是說不通的。但是 , 此人是否真正是一個壞人呢 , 我們也不敢評估,更不敢確定 , 因為我們無法去評估 , 而且每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看法。總之 , 我們一定要讓我們和眾生之間的因緣 , 變得非常好 , 不要總是觀察著他人的過失 , 若一直去觀察他人的過失 , 那未來也會只看到眾生的過失和一切的不好與不順 , 如此就真的太不吉祥了 !
如果總是每天眼睛一睜開 , 就看到不順利不吉祥的事 , 那麼心情也可能不會很好 。反而 , 如果我們眼睛一睜開, 都看到很好的很吉祥的事 , 耳朵一豎起來,都聽到很好的很吉祥的聲音 , 那麼,結果是自己也會獲利 , 因此 , 為了得到這樣的利益 , 從現在開始 , 自己也應該去看眾生的功德面。
比方說 , 見到地上有很多的垃圾 , 我們隨手撿起丟入垃圾桶 , 這就會養成一個習慣 , 而自己的周圍也會沒有垃圾 , 環境也會非常的乾淨 ; 否則 , 如果別人和自己都亂丟垃圾 , 如此一來 , 任何時刻都會在垃圾堆里,在不乾淨的地方過著邋遢的生活 。 因此自己也要去努力克服 , 然後去進行這樣的行為與活動 , 有朝一日 , 自己也會跟著獲利。
總之 , 並不是固執自己的看法 , 去認定別人是一個瞋恨心很大的人 , 如果你看到有人瞋恨心很大 , 這時你就要去想 : 這是因為我的看法 , 他並不是真心想要損害我 , 是因為我們兩人之間的因緣不太好 , 所以我希望未來我們兩人的因緣 , 會變得越來越好 , 然後盡量去觀察他的功德面。但是 , 這裡所謂的觀察 , 並不是說沒有功德而把他看成是有功德 , 而是說看到他善良那一面,功德的那一面,不要老是糾纏在過失和錯誤方面。
總之 , 在我們心緒之中的煩惱 , 不管修什麼法 , 都要讓它成為煩惱的對治法 ; 若不能成為煩惱的對治法 , 那就不能稱之為佛法。 即使它在名相上被貫名為佛法 , 但在真實上它並不是佛法。所謂佛法 , 是要有利益、有幫助 , 能成為斷除煩惱的對治。
比方說軍人 , 俗話說 [ 養兵千日 , 用在一時 ] , 軍人平時在一千多天的訓練中 , 也只是為了將來在赴戰場上的一天 , 為了在真正發生戰爭時 , 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 否則 , 所有一切的努力 , 都白費了。比方說 , 我們在寺院或經堂中打坐時 , 會覺得心情非常靜 , 一旦遇到違緣和障礙時, 如果我們的心依然可以非常平靜 , 這就證明你的修為非常好 ,同理,當真正臨敵應戰時 ,此時的你還能夠去機智作戰 , 這才是軍人的本質。又如 , 我們平時如果出現很多的不順利 , 當快要生起煩惱時 , 正是檢視我們平時所修持的自己是否有利的時候 , 是否能成為煩惱對治法的時刻了。此時若能生起對治法 , 那才是真正的修法 , 否則 , 平時總說心很靜、對治等等的 , 這些都是假話了。
所謂的煩惱 , 有很多種類 : 根本的煩惱,支分的煩惱……可以分為84000種煩惱 , 但把它們總集起來稱為三種煩惱 [ 貪欲、瞋恨、愚癡 ] 三毒。這三毒 , 我們很難同一時間去消除 , 首先 , 我們要懂得認清這個煩惱 , 就像辯經時 , 嘴上我們總是說煩惱的法相……我們講很多很多 , 但是到對治的時候就不管用了。我們要真正去認清 : 什麼才是煩惱 ? 並不是在比喻上去認識 , 而是真正在自己的心識上去認識到煩惱。一旦當我們認識到煩惱時,比方說瞋恨心 ,因為它是煩惱 , 它是過失 , 很容易了解 ; 但是貪心 , 相對上就比較難一點 ; 而愚昧 , 這就很困難了。什麼叫愚昧 ? 我們都很難認知到 , 佛經裡說到很多愚昧 , 但是現今在自心裡面你能自己指出這是愚昧嗎 ? 很難。我們一定要認清、認知到三毒 , 當然要斷除煩惱的話 , 我們不可能同一時間就一併斷除 , 必須循序漸進 , 先將大煩惱大問題解決掉。
平時如果自己有了很大的煩惱 , 我們就會去報告上師自己有這麼大的煩惱 , 而上師也會傳授弟子解決此煩惱的法門或修法的方式 , 我們外在的老師善知識就是上師 , 他教我們如何去取捨 , 這個你可以去依止。然而 , 即使依止了 , 你也要找到自己心裡的老師--內在的上師 , 要懂得善巧方便 , 懂得應該如理如法的去修學上師所傳授的法教 , 並不是說 , 上師傳授完法教就可以了。
再回到戰爭的話題 , 當打仗時 , 如果我們準備了很有力的軍隊 , 同時也派間諜去摸清敵情 ,, 如此內外應合 , 才有可能打勝仗 。同理 , 比方說 , 即使上師已經傳授好你一個教法 , 但是我們自己卻仍然站在煩惱的一方 , 仍然站在怨敵的一方 , 那麼打敗仗的就是自己的上師了 , 上師就像剛才說的軍隊一樣 , 上師帶著軍隊在外面四方辛苦奔戰 , 但我們內在的自己內心卻不去摸清煩惱的敵情,反倒是站在敵人的一方 , 如此 , 也就只能吃敗仗了 ! 雖然平時我們和煩惱也很親近、把上師杜絕在門外 , 但是從現在開始 , 一定要想著慢慢把上師迎進門內 , 一定要去反抗煩惱。
就像小孩子玩石子遊戲一樣 , 往昔噶當派的善知識 , 他為一天的修行作一個安排 , 若心中生起一念善心 , 他就放一顆白棋子 , 若心中生起一念惡念 , 就放一顆黑棋子 , 到了夜晚入睡前 , 再計算看看自己是白棋子多 , 或是黑棋子多 , 以此方式來斷除惡念讓黑棋子變少。否則 , 就這樣一直放逸下去的話 , 很難成就任何修學 , 你無法斷除煩惱 , 也無法對煩惱生起對治法。
我們總會說:現今我們還未積累到資糧 , 縱使依止了上師 , 我們也沒有任何好的覺受 , 無論在佛學院 、在念經、在聞思修時 , 都還沒有覺受 , 等自己老了一些、到50歲左右時 , 就去山洞修法 , 就要好好的去修法,這樣才會有一些益處 , 有一些修為吧 ! 於是總是把希望寄託在未來事, 之前所說的話也就變成玩笑話 , 只能一笑至之。就像以前在祥塘這個地方 , 有位父親叮嚀兒子一定要幫助爸爸去打獵 , 兒子就說 : 我不去打獵 , 如果是辛苦事我不去 , 如果獵物自己跑過來的話 , 我就去 , 不然我不會費盡心思去找牠。這就好比現今的我們 , 有機會時不去做 , 總是想著未來 , 總是想著明日 , 那麼就很難修持了。
現在我們為什麼不能生起這樣的修為呢 ? 主要是在於: 就像我們睡覺時 , 我們都會說 : 讓我再睡個5分鐘吧 , 不要再吵了 ! 然後我們會再接著睡。然後在清晨快要誦經時 , 我們會說 : 還有20分鐘 , 我還可以再睡15分鐘! 修法的時候, 太熱時我們不能堅持 , 太冷時我們也不能堅持 , 就在那裡前仰後靠,東倒西歪 , 坐立不安 , 這是什麼原因呢 ?
這是因為 , 沒有想到來世 , 沒有結合前世、來世的痛苦。好比說 , 一頭牛 , 如果我們牽牠到屠宰場 , 因為牠非常的愚昧 , 牠不知道會被殺掉 , 牠只會想著在路邊喝水、吃草……; 但是 , 牠並不會想著自己即將被殺掉 。現在我們也像一隻被牽往屠宰場的牛一樣 , 只會想著眼前的一些事 , 就只想著能暫時休息一下 , 把所有的事都擱在一邊 , 往後推遲 , 這就證明 : 我們沒有憶念來世。
現在 , 儘管我們沒有這樣去修持 , 但我們卻有很多的頭銜和職稱 , 比方說在佛學院 , 有佛學院的學僧、小班大班到助教、老師、勘布 , 我們有很多的名號 ; 然後大修行者 , 格西、上師、仁波切 , 或者是祖古、活佛 ……。 有很多的名號 , 但只是名號有所改變 , 內心仍然像以前一樣 , 沒有任何的改變 , 仍停留在以前的那個心的階段。
出家和在家 , 區別在哪裡 ? 我們為什麼出家呢 ? 出家和在家 , 並不是因為懂不懂得佛法就能區分出來 , 畢竟在家眾中 , 也有非常精通續部的在家優婆塞、優婆夷 , 比如馬爾巴大師等等 , 世尊當年也說: 並不只是穿著法衣、穿著出家僧服者就稱為出家人 。因為在五濁惡世中 , 當你看到穿僧服的人就認定他是僧人 , 但真正來講 , 可能其實他還不夠資格稱為僧人呢 ! 然後說念經、打坐、禪修 , 這些在家人也都可以啊 , 那麼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對於欲樂 , 在家人 , 可以去享用色聲香味觸這些妙欲 。但對出家人而言 , 我們一定要懂得去修法的味 , 以及禪修的味 , 在五欲之中 , 要用心的品嚐—品嚐佛法之味 , 要懂得知足 , 懂得正知正念 , 不放逸 。 好比說我們有一個傷疤 , 我們就會小心奕奕地去保護它一樣 , 平時對於我們的身口意三門 , 也一定要好好地去看護它 , 不讓它走向、趣向煩惱和三毒的一方 , 而且 , 一定要根本的斷除對他人的嫉妒心 , 一定要降低壓制自己的傲慢之心 。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個人 , 有了像這樣的身口意三門言行舉止之人 , 即使是一個完全不信佛法的人見了他 , 也會覺得這位的確有點不一樣 , 而會生起信任 ; 即使是格西、僧人與阿闍黎見了他 , 也要恭敬地向他頂禮 , 希望可以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 希望你可以加持 ; 而且 , 天人及世間一切天神也可以心向著你 , 對你恭敬 以身語意的功德吸引他們的話。這才叫真正的僧人 , 這才叫出家人 , 這才叫修法者。
否則即使你擁有再多的名號 , 取再大的頭銜 ,都無濟於事。就像我們在戒律中所說的 , 僅僅是剃頭 , 並不能稱為是獲證菩提 , 意即是 , 並不是你剔了頭就能成就菩提 , 若剔了頭就能成就菩提 , 那我們都成就菩提、都成為菩薩了。平時我們說剃鬍鬚髮 , 若是印度人 , 他們剃鬍鬚的意思是臉上所有的毛連眉毛都要剃掉的 , 如果說你把臉上的毛都剃掉那你就成佛了 , 殺豬的人會把豬放進開水中脫毛,如果這麼說的話 ,那麼豬可能早就都成佛了。總之 , 不要去作只是名相上的出家人 , 我們說所謂的一個人改變 , 並不是說他外在的服飾改變 , 也不是說他說話有所改變 , 而是說他的習慣改變了 , 習性、本性改變了 , 我們才能稱之為此人有所改變 。
但是我們卻不去改變自己的習慣 , 不去改變自己的本性 , 總是藉口說 [ 江山易改 , 本性難移 ] , 這是我的習慣沒有辦法改變 , 如果這樣講的話 , 那麼你已經完蛋了 ! 這就證明你不去改變 , 如果你不去改變自己本性 , 那你怎麼成佛呢 ? 佛不可能是這樣一位很容易生氣 , 有這麼多煩惱的人吧 ! 比方說要去觀想成佛後的他的話, 是不是就得觀想一位在蓮花座、在日輪、月輪之上 , 有一個會生氣的“佛” , 這很奇怪對不對 ! 如果你不改變的話 , 你就不可能成佛 , 因為佛不是像你這樣的一個人 , 因此 , 如果你不改變的話 , 你就很難成就 ; 如果你不想成佛的話還好 , 但若你想要成佛 , 那你就必須要改變。
總之 , 在米覺多傑另一部對噶瑪岡倉的引導文中說 :現在有很多人這麼說 , 噶瑪巴他不傳引導文 , 可能他不懂得引導文 , 不懂得該怎麼去傳授引導文吧 ! 我也覺得講得很有道理 , 因為 , 所謂的引導文就是要引導 , 就好像抓著一個人的手引導著他走路, 被一個人帶著走一樣 , 因為它是一個行動。所以,第八世噶瑪巴才說 : 即便是我有在引導他們 , 但是他們不跟我來 , 我有什麼辦法 ? 所以我不懂得引導 , 我雖然把他們帶到三學的房間裡 , 手牽著他們引導 , 但是他不進來、他反而要往回拽拉, 還不想進來呢 ! 那我要怎麼辦 , 有什麼辦法呢 ?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講引導文了。
法王課程
- ► 2017 (21)
- ► 2016 (27)
- ► 2015 (20)
- ► 2014 (44)
- ► 2013 (17)
- ► 2012 (24)
- ► 2010 (13)
- ► 2009 (12)
- ► 2008 (7)
- ► 2007 (16)
- ► 2006 (35)
- ► 2005 (10)
- ► 2004 (15)
- ► 2003 (3)
- ► 2002 (3)
- ► 2001 (1)
- ► 2000 (3)
-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