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開示:皈依教授及蓮師灌頂

法王噶瑪巴給予皈依教授及蓮師灌頂

日期:2008/05/21
地點:美國 噶瑪三乘法輪寺(KTD)
原文:《Celebrating Karmapa:Remembering His Kindness》一書
中譯:扎西拉姆·多多
中文原譯稿出處:佛教利美壇城Blog


尊勝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1924-1981年),在他的一次美國之旅期間,造訪了一個美國土著部落。部落的長老告訴法王,他們有一個預言,說到有一位戴著紅帽子的導師將會前來,並帶來極大的利益。今天,我想我會戴起這頂紅帽子,以顯示我與美國的特殊緣份。

        我將會給予各位簡要的蓮師灌頂,因為有人告訴我有一些人希望接受皈依戒,所以我想最好是先授予皈依戒,然後再開始灌頂。首先我會念誦介紹這個灌頂之歷史的 序言,這是非常傳統的做法,所以我只是念誦一遍。然後各位獻上曼達供,接著我會授予皈依戒。然後我們再回到灌頂儀式上面來。
  法王引述了月稱菩薩所著《入中論》中的一個偈子:

若時自在住順處   設此不能自攝持
墮落險處隨他轉   後以何因從彼出

        當我們使用“自在”一詞,當我們談到欲要獲得自在,就要先自問一下:“我們擁有自在嗎?或者,我們能否真正獲得圓滿的自在?”要獲得圓滿的自在是很困難 的,因為雖然我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也只能是利用一下自己所擁有的那點自由度而已,我們的自在乃是必須取決於他人的存在以及大環境之存 在的。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這些局限——我們需要在內心尊重並心存他人,以及尊重外部環境的種種限制——則我們仍可獲得較大程度的自在。甚至就在限制之中,就 在我們所處的生活之中,我們仍能在逆境之下獲得一些自在。我們可以消除障礙,並進一步轉化環境,更能夠防止生起更多的障礙。我可以繼續在這個話題上說很 多,不過我看不出來有十分的必要,所以還是讓我們進行下一步吧。

        因為皈依與領受皈依戒是有區別的,所以當我授予皈依戒的時候,會給大家一個選擇。皈依是指一種內心態度,是你以三寶為依歸與救護時,於內心所生起的態度, 我想這時候並不需要領受皈依戒。但如果你在皈依的時候所持的態度是:“直至某某時之前,我決不捨棄皈依戒。”這就是指一種無條件的、持續的承諾,這種情況 下就需要領受皈依戒。為了能夠保持這一態度——在特定時期之內皈依,並持守戒體之中包括的具體律儀——就需要有一個容器,要有一個實際的方法去保證此態度 得以持續,在這種情況下,承載此承諾的必要容器,就是皈依戒本身了。

         丹增拉(Tenzin Chonyi,寺院董事會主席)告訴我,有一些今天早上來參加灌頂的人,希望能夠皈依,但他沒有 具體說各位是想要皈依還是領受皈依戒——可能只是我把事情搞複雜了。既然我不知道哪位希望皈依,而哪位是希望領受皈依戒,我們就這麼辦:我們念誦皈依戒三 遍,當這麼做的時候,如果你的態度是,渴望於三寶處尋求救護,而皈依於三寶,則你可以將皈依文當作皈依的祈願文來念誦,而不是當作誓言。如果你希望要更 多,如果你希望真的去領受皈依戒,那就在念誦的時候想著:“我將持續守持皈依戒,直至某某時,我將持守誓言中的戒律。”我們會一起來念誦戒文,大家可以根 據自己各別的需要來發心。

        不管是何種情況,不管你是如何領受皈依的,最重要的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以為你的身心就會因此而有什麼即時的、戲劇性的轉化。僅僅是皈依或者領受了 皈依戒,你並不會突然長出一個頂髻來——就像佛陀那樣的頂髻——也不會突然在你的手掌或者腳掌上發現千幅法輪。事實上,最好這些事情都不要發生,因為如果 你突然長出一個頂髻來,可能會非常麻煩,因為別人都不長這個,你可能還要去做手術把它切掉。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態度呢?如果戲劇性的變化並不是我們要尋求的,我們在皈依時應該尋求什麼?皈依就是宣告佛、法、僧於你有何其重要,就是認識到我們是 棲居於這個星球之上的眾多生類之一。作為人類,我們在眾多物種之中是獨特的,這是由於我們擁有智慧與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學習”就是我們人類獨有 的特質。因為教育需要有從老師到學生的信息傳遞,而人類的功德之一,就是有老師的存在。

        這一點是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的呢?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各自的道上,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前往同一個方向,甚至並非走在同一條路上。因此當我們在生命之道上 需要同伴、嚮導與朋友的時候,我們就要去挑選,要看看有誰正走在和我們一樣的道上。這就是對於皈依的基本理解。尤其是當你皈依時,如果能對世界的美好未 來、世界的存續與安寧,生起新希望、新祈願和新的信心,這將成滿我對你們的所有冀望。如果通過領受皈依戒,你能夠切實地為世界帶來新的希望,我將別無所 求。如果你還有更偉大的願望,那是各位個人的事,我亦不會過問。

        現在我將用藏語念誦皈依戒,各位要在我之後一起跟著念。藏語對於在座大部分人來說,顯然是外語,但是過去從來沒有以英文傳授此戒的傳統,如今是有了,不過也是很新近的事。英文對於我來說是一門新的語言,如果一定要用英文給予皈依戒,要以““I take refuge”來開頭的話,我會感覺不到是在傳法,所以請包涵。我會用我的母語藏文來念誦皈依戒,這樣才能感覺到是在傳法,而不會有正在參加一個英文研討會的奇怪感覺。

法王帶領弟子念誦皈依戒,並如此總結到:

   “something happened (事情發生了)”,就在剛才事情發生了,至於發生了什麼,這取決於你想要發生什麼。也許你皈依了,也許你獲得了皈依戒,到底是什麼,這取決於你自己。

        既然各位剛才已經獲得了皈依戒,依據西藏的傳統,在皈依儀式之後法師還會提出無數條與這個戒有關的具體學處。在西藏我們是如此的重視皈依戒,所以傳統上隨 附的戒條有很多,有一系列的事情是要避免或者戒除的,還有一系列的事情是要去做或者遵守的。當然如果有人能避免一切應該避免的行為,並遵守一切應該遵守的 行為,這是極好的。但是與講解全部的戒律相比,我更願意將最重要的戒律告訴大家。

        皈依戒的學處分為:遮止的學處,這是指你所應該戒除的事情;以及成辦的學處,這是指你應該完成的事情。這兩者之中,我認為遮止的學處更為重要,因為戒律就 是要求有所付出的,是要切實有所為的。遮止的學處就是要戒掉的事情,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也許是更實際的。我猜想大家可能已經習慣於戒掉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 戒除的概念也許對你們來說已經非常的熟悉。遮止的學處包括:
 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
 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我最好還是簡單地解釋一下以上所說學處,第一條是:

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

“不皈依外道天神”的意思是:“不要試圖把佛變成另一個神”。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創造或想像各種神祗,因為我們恐懼,我們需要保護或幫助。因此我們總是會想 像,有著各種擁有至高無上能力的神靈,能夠神奇地將我們從任何我們所恐懼的境況中拯救出。這種思想的問題在於,如果你試圖將佛變成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靈,一 個能夠拯救你的萬能的神,這就與我們實際上要去做的相違背了。我們實際上要做的是獲得解脫,而如同佛陀所教授的,我們要自己去獲取解脫。包括佛陀在內,每 一個人都要自己獲得解脫,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當然我們可以依靠佛陀,就好像我們在生命中也依賴著很多的他人一樣,但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解脫來自於我 們想要改變的意願,我們想要轉化自身,我們不能逃避這一點。“不皈依外道天神”這條戒並不意味著不尊重外道天神,而只是說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獲得自由,我們 對目標的尋求,就不應以向神靈交出自由、放棄自主開始。如果你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的,你又如何能夠獲得自由呢?

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

       第二條遮止的學處叫做“ahimsa”——不害。也就是說皈依之後,我們不再去傷害眾生。 這聽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也許這比第一個學處要更難。因為僅僅是避免傷害並不足夠,“不害”不僅僅是避免或戒除行動上的傷害他人,真正的“不害”只能通過 遮撥傷害之因來達成。如今,世上之暴力的真正原因是嗔恨,隨嗔恨而來的還有種種罪惡。由於嗔恨,我們的世界上有了如此之多的暴力、如此之多的問題。我們傾 向於以暴力的工具來確定暴力行為,我們會認為:“是槍支、是炸彈、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帶來了暴力。”恐怕即便我們能夠清除掉所有的槍支、所有的炸彈、所有 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不能消除我們的嗔恨,暴力仍將存在,因為從根本上是我們的嗔恨導致了暴力傷害,而不是工具製造了這一切傷害。所以第二個遮止的學 處就是一個承諾,承諾要通過消除所有的嗔恨,來撥除你心中的暴力之種。

關於僧伽的遮止之學處是: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你可以簡單地說:“遠離惡友”。不過如果是這麼表述的話,我們就需要說明一下。我認為不應該把這一條戒當作批判和逃避他人的藉口。你可能會對自己說: “嗯,我不喜歡這個人,我懷疑他會是個惡友。我要遠離他,我不會跟他交往,甚至不要跟他走在同一條街上。”又或者“我不要嫁給這個人,他可能會是一個惡 友,而且我要遠離他。”雖然戒律中寫的是“遠離惡友”,實際上的意思是:“不要將你的自主權交給那些會影響你,對你起到反作用的人。”這並不是說,你不能 和那些對你有那麼一點負面影響的人相處甚至生活。而是說你要懂得什麼是善的,也就是善與惡如何抉擇。在確定了這些名詞的佛教專門用法之後,你要保持你在做 出抉擇時的獨立性。當我們說到“善”——是指任何能夠帶來安寧與喜樂的事情;當我們說到“惡”——是指任何會帶來痛苦與不幸的事情。重點就是,你不希望被 那些會令你變得不幸的人影響。當然,你並不知道他人心裡所懷揣的動機,所以你必須要觀察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所言所行,清晰明確地反映了他們會對你所產生什 麼樣的影響。

        就是這樣了,關於皈依戒我現在也沒有更多要說的了。通常這個時候會需要“剃度”,但我們會跳過這一步。有的人為了前來領受皈依戒帶來了哈達,各位可以將哈達掛在自己的脖子上,以代表現在已經領受皈依戒了。

      現在, 我要繼續給予灌頂了,而且我會一直動來動去,因為這裏有點冷,我想說(法王用英文說道): “This is not my fault, you know(這也並不是我的錯,是吧。)”

       丹增拉和其他安排這個帳篷所在地的組織者們,他們告訴我說:“對於現在的天氣來說,這裏是非常合適的,因為太陽照著帳篷會很暖和,同時帳篷擋著太陽也不會 讓你覺得太熱,這樣會是很舒服的。”我想,我們現在得到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我們還是要把寺廟蓋好啊(注1)。”現在,我們要嚴肅一點了,如果我們整個灌頂期間都在笑的話,就有點古怪了。所以,我們都嚴肅一點。(法王用英文說):“But it’s difficult.(不過,很難啊。)”

       當你要去正式祈請獲授蓮師灌頂的時候,基本上你會這樣說:“請給予我這個灌頂。”然而在請求灌頂之前,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其實是:清晰地生起灌頂上師與蓮師無二無別的淨觀,並對灌頂上師生起強烈的信心。這是因為,信心乃是一切道之功德的根本及載具。

         曾經有一位偉人名叫:木覺巴,他是香巴噶舉傳承的一位偉大的上師。他曾經說過:“若觀音色白則白,若金剛亥母色紅則紅,若喜金剛色藍則藍。我毫無疑問將即 生成佛,因為我從未忘記我的上師,我從未離於對上師的憶念。”他的意思是,無論畫像之上本尊的特徵是什麼,例如觀音、金剛亥母、喜金剛,毫無疑問而絕對 地,在一生之內成就佛果的真正基礎,是你對上師的虔誠。

        因為上師是超越距離的,無論上師他的身體,是離你近或者遠,都無有差別。因為當你以虔誠的信心憶念上師的功德,並且停止尋思上師可能存在的缺點或過失,那 上師將一直都與你同在。為了更能認知並強調這一點,你可以觀想上師在你的前方,或者於你的頭頂,又或者在你的心間。關於這一點,尊者密勒日巴曾經說過: “當我觀想上師在我的頭頂,並由心中向他祈請,有時候我能感受到他的出現。”祈請與懇求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所說的話,甚至無論你有沒有使用任何語言,關鍵在 於態度:祈請時,應如同上師直接而當下現前一般地去觀想,應帶著虔誠而去觀想上師。

        這樣一種態度,我們稱之為:“依止上師”。依止上師,又或者說,依靠上師,並不是指簡單地靠近上師或是和他一起生活、常常圍在他身邊。偉大的噶當巴上師傑 卡瓦耶喜多傑曾經說過:“如果你僅僅是以外在、而非內在的方式靠近上師的話,依靠上師有時候會導致捨棄上師。”其中的重點就是,依止上師並不意味著留在上 師身邊,而是指憶念上師的慈悲,圓滿上師的心願,以及對上師的功德生起不退轉的信心。

        對於這一點我的感覺是,依據剛才提到的那些偉大的上師們的言教,以及如同他們一般的其他上師所教導的——一個金剛乘弟子要與上師建立聯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學會不要去擔心上師的缺點。

       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說,在如今這個被認為是末法時期的世代,即使是最偉大的上師,都會既有功德也有缺點。有的人將此稱之為特殊時期,這個二十一世紀,是魔 的時代。因為情況已然如此,即便你真的找到了一個人能夠完全沒有缺點,你仍然會在他身上投射出缺點來。在一定程度上,這並不成問題,但假裝你的上師毫無瑕 疵,期望他們現在或將來沒有瑕疵,又或者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沒有瑕疵的人,這些都是行不通的。關鍵在於,當你在你的上師身上,發現或似乎發現了瑕疵或者缺 點,不要被它嚇倒!每個人都有缺點,上師也不例外。只是要記住,既然每個人都有缺點,在你上師身上所出現的缺點,並無法使上師不成其為上師,上師並不會為 這些缺點所累。我想,若你能持如此之態度,則你上師的缺點或弱點並不會給你帶來問題。尤其是修持金剛乘,我們要觀修上師與自己無二無別。對於我們自己的過 錯,我們總是要道歉,不斷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我錯了。”而我們也要學會原諒自己。當你在修金剛乘的時候,你視上師與自身無二無別,如果你能夠原諒自 己的話,與你無別的上師,你也應該可以原諒。帶著這樣的思維,重複接下來的祈請文。

法王帶領弟子們念誦蓮師祈請文。

        接下來是授無上大乘之皈依及發菩提心。講一下皈依與發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現在我沒有太多的時間了。最主要的是,你要視上師為三身之化現——法身、報 身、化身;要視上師為三寶之化現——佛寶、法寶、僧寶。你皈依上師,在他的面前生起菩提心:為令一切眾生皆從輪迴中圓滿解脫,而欲證佛果。嗡啊吽。

 法王帶領弟子念誦大乘皈依文,接下來念普賢七支頌積累功德。

        現在,即使沒有時間了,我還是必須要解釋幾件事。所以就算已經沒有時間了,請大家觀想,我們還是有時間的。我小的時候,每天都有兩、三個小時要和經師在一 起學習經文。在學習的期間,我的經師會不時離開房間,然後又回來檢查一下。那個時候我覺得那兩、三個小時似乎永遠都不會完結。經常地,當我的經師離開房 間,我會去撥動鐘上的指針。如果我撥動得太多,老師就會看得出來我幹了些什麼,所以我都是很小心地,每次撥動指針不超過十或者十五分鐘。我希望現在,我能 有這樣的能力去這麼做,不過是反過來——將鐘錶的指針往回撥一點,這樣,我們就能有更多的時間了。問題是,你們每一個人都戴著手錶,我們需要回撥每一個人 的手錶,這就不現實了。所以呢,我們就假裝還有時間吧。我有一隻手錶,時間一到就會發出警報,我們只要繼續就是了。

        在這裏,第一個要思維的是:以任何個體的觀點或看法而言,一切事物都在輪迴與涅槃之中。或者用另外一個方式表述就是:“在你面前顯現的一切都屬於輪迴與涅 槃。”一切你所經驗者,因你個人之心造作虛構,而於你個人心內顯現為獨立事物。就此而言,在你面前顯現的一切,無論是輪迴還是涅槃,都是相同或者說平等 的。第一點要瞭解的就是:如果沒有你的心作為基礎,過去、現在、未來不會有任何事物可以在你面前顯現——無一物可顯現於你。如果沒有你的心去經驗一切,則 沒有顯現。首先要瞭解,在這一點上,所有經驗到的客塵,都是平等或相同的。作為個體的我們,有我們自己個別的輪迴與涅槃,這是依賴於我們的心的,是顯現於 我們內心的,並且是由我們獨特的、個人的心所展現出來的。

        要瞭解,沒有任何你所經歷的、顯現於你的事物,不是依賴於你的心或在你的心之外的。瞭解這一點,就可以簡單地停止那些產生各種顯現的心理活動了,可以簡單 地止息外在客塵的虛妄顯相。

         如何止息客塵的虛妄顯相而安住於心的自然光明之中呢?能夠止息虛妄顯相,是因為客塵的顯現依賴於你主觀的心。實際上你並沒有去干預外在的客觀事物,你只是 停止了主觀之心的投射活動。停止投射,並不會使你陷入到黑暗或無意識、虛無的狀態;而是允許你的心離於種種心理活動,而安住於本來清明,就像是某種明亮的 光。本然心所體驗者,本質上就是微細心即根本心的鮮活、清明顯現。

        本然心與本然心所體驗者乃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說,它們既非各自獨立,也非與另一者完全分離。因此,本然心甚至其顯相的本質,都是超越造作的,超越概念或信仰的。這種本性,這本然心的本質,就是法身,請相信這一點。

        於空性狀態中,覺性直截體悟法性,於空性境無造起現;以覺心非染汙心故,其起現稱“智慧風”。此智慧風或稱智慧能量、清淨心的活動,可以分為兩方面:其 一,智慧風生起為本尊中圍(處所),即是容納或支持本尊的壇城(所依壇城)。另一方面,智慧風生起為壇城本尊(能依本尊)。儘管本然心於超越 造作之境起現,亦無任何不淨顯現,因為所起的風是智慧風。我們要以這樣的方式來觀想本尊壇城——在修法時,在接受或給予灌頂時,都要如是觀想。

        概括而言就是:首先通過憶念空性而安住在心的自然光明之中;明觀空性後生起兩個壇城——支持或容納本尊的壇城(所依壇城), 即宮殿與淨土,以及居住在壇城之中的本尊(能依本尊),在這裏的話,就是蓮師。你要將你所處的環境視作蓮師的宮殿與淨土,將自身視為蓮師。你要想著:“我就是蓮師。”

       安住在這個狀態,我接下來會念誦儀軌。

(法王開始念誦儀軌。)

        儀軌的最後部分是,迎請智慧本尊蓮師融入你觀想的蓮師。這樣做的原因是,你可能會認為“這位本尊只是我觀想出來的而已。”為了消除這種想法,你要將真正的 本尊引入到你觀想的本尊。有時候這被稱為:“從虛空法身迎請化身(色身)”或是“於十方迎請化身、報身與應化身。”在這裏很有必要解釋一下,基本上,這就 是對你的信心和自信的支持:我們相信蓮師居住在銅色吉祥山之上,所以我們通過迎請他從銅色山前來,融入自身,以加強我們的信心。

        當我首次聽說蓮師是住在一座巨大的紅山的頂上的時候,我有點難於相信,因為我從來也沒有見到過紅色的山。後來我看到了澳洲埃爾斯岩的照片,那一座的的確確 是紅色的山,又發現了在這個國家不同的地方都有紅色的山。謝謝!這真的對我的信心有幫助,現在我相信真的有紅色的山了。

        現在開始灌頂的正行。完整的灌頂分為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個灌頂,共有四個灌頂,但因為今天在座的有這麼多位,卻沒有很多時間,我將只會給予四灌中 的第一灌,稱為“寶瓶灌頂”。在接受寶瓶灌頂的時候,包括了兩個觀想步驟:首先將灌頂上師觀想為蓮師;然後觀想蓮師身、語、意的加持,以光芒的形式從灌頂 上師的前額、喉間、心中放射出,融入到你的前額、喉間和心中。這就是正行、主要的灌頂。

        為了輔助之故,在這裏需要用到法器,對於寶瓶灌頂來說,自然是要用寶瓶。觀想在寶瓶之內,蓮師的法座浮在甘露海之上,觀想自他的身體流出更多的智慧甘露, 並從寶瓶流出,進入到你的頭頂,充滿你的全身,淨化你身、語、意的一切染汙。使用寶瓶和水,是為了模擬實際上發生的情形。我們都是用水來清潔自身,所以這 裏水代表著智慧,用來淨化我們自身的迷惑與染汙,要瞭解是這樣的一個意思。

        就是這樣,我們已經完成了蓮師的灌頂。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讀到了很多來自西方的童話書。因為我從來沒有去過西方,我試著去想像發生了那些故事、童話的地方和環境,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想 像。現在,我終於來到了這裏,我感覺到我真的置身於那些,我曾經讀過多次而想像不已的地方。常常覺得,在這裏所經歷的一切就像是神奇的魔術,我真的覺得像 是做夢一樣。這麼說,是為了讓大家知道,能在這裏和大家在一起,我是多麼的高興。(鼓掌聲)當我看著在座的西方人的臉,我似乎看到了兒時讀過的童話中的人 物。你們可能不會覺得驚奇,但是我真的覺得。

        在我的內心,總是深深地被西方所吸引,自搬到印度後,此感覺更逾強烈。當我生活在印度,時常會感覺到,我曾經是居住在美國的一名牧牛的農夫,我甚至能聞到 牧場的味道。這種感受變得越來越強烈,我喜歡這感覺因為這能讓我覺得,我離前來這裏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現在,我來了,這次美國之旅讓我感覺到,這是我真正 自由的開始。(鼓掌與歡呼)

        由於我對這個國家有著不一般的甚深感覺,我想在我和美國的緣份背後,一定有著許多隱秘的因緣——過去世的串習以及許多不可知的緣份。無疑,令我的前來變成 可能,令我滿心歡喜的其中一個因緣,就是你們每一位。(鼓掌,接著法王用英文說到):“也許你們有的人過去是西藏人。”我要感謝你們每一位,給了我這樣的 一個機會,讓一切成真,感謝你們令我如此的歡喜。(法王用英文說到):“Thank you.(謝謝)”
       
現在,我要念誦祈願迴向文等。
法王念誦願文
                                             法會吉祥圓滿!

蓮花生大士金剛七句祈請頌
色達東嘎寺 東嘎仁波切 校譯

鄔金境域西北隅 勝妙蓮莖花蕊上
證得稀有勝悉地 世稱名號蓮花生
空行眷屬眾圍繞 我願隨尊而修行
垂賜加持祈降臨 咕嚕唄瑪悉地吽


蓮師心咒:嗡阿吽 班渣咕嚕 唄瑪 悉地吽.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