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義炬》系列課程.金剛薩埵.第二堂
- 分類:課程開示
- 點擊數:11452
金剛薩埵觀想,上供下施積資淨障
透過觀修金剛薩埵,我們生起出離心、世俗菩提心;同時,藉由上供下施,可以得到諸佛的加持,亦能淨除六道眾生的罪障。
主法上師: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時間:2014年12月26日,下午2:00-4: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大眾唱頌〈金剛總持祈請文〉、〈皈依發心〉、〈三十七供獻曼達〉、〈請轉法輪〉)
法王開示:
首先,和大家說一聲午安,今天下午要講解的是金剛薩埵觀想的部分。
首先觀想身為凡夫的自己,頭頂上有種子字「邦」(པཾ)化
成蓮花,蓮花上有種子字「阿」(ཨ)化為月墊。月墊之上
有種子字「吽」( ཧཱུཾ )化為白色五股金剛杵。在金剛杵的中
央有種子字「吽」放射出光芒,供養諸佛菩薩且利益眾生。
而後光芒收攝回來,整個金剛杵完全化為與根本上師沒有差
別的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全身白色,一面二臂,右手拿著五
股金剛杵對在胸前,左手拿著銀白色的搖鈴放在髖骨上[ 左
大腿近身處]。雙足右腿伸出,左腿彎曲以菩薩坐姿安坐著。
穿著各種絹綢編織成的上衣和下裙,戴著珍寶鑄成的寶冠等
等所有寂靜尊的裝飾。
金剛薩埵的頭髮盤繫在頭頂,髮髻之上有代表同族的上師不
動佛。金剛薩埵相好莊嚴的身體放射出無量光芒,雖然顯現
卻沒有實質,有如水中映射的月亮一般。身體三處19有三個
種子字,心間的蓮花月墊上,有白色的種子字「吽」,周
邊圍繞著白色的百字明咒咒鬘,咒語的字面朝向外,從前方
開始如蛇盤繞一般地向右旋繞。
(法王口傳,《了義炬》P115)
一般講到觀想本尊時,會提到觀想自己為本尊,譬如自己化為金剛薩埵;但在這裡告訴我們的,我們並不需要觀為本尊,而是身為凡夫的自己,我們要觀想在自己的頭頂有金剛薩埵,所謂的頭頂上,是指自己的眉間以上八指,在這樣的高度上有金剛薩埵。
■白蓮花象徵出離心,出淤泥不染,斷一切貪執
首先,由邦字(པཾ)化為蓮花。按照無上瑜伽部來講,有一個化光的過程,意思是邦字融化成為光團,接著再從光團轉化成為蓮花,在無上瑜伽續是這麼說的。但是,在下部密續來講,則不需要化光成光團,而是邦字剎那即轉變為一朵蓮花。以上,可以知道有些不同的說法。由於我們這個法本是屬於瑜伽續,因此,不用觀想化團也是可以的。可以觀想邦字(種子字)剎那間變成一朵蓮花。
這裡觀想的蓮花是白色的,有些大師會說可以觀想蓮花是紅色的,但是,在這裡我們要觀想的就是白色的八瓣蓮花。這個蓮花就和你平常看到的蓮花是一樣的,上面是盛開的花瓣,花瓣是紅黃色的;下面莖部是綠黃色的;根部有一點粉紅色的。總之,大家看過白蓮花,就是那個樣子。從花到莖部再到根部,由邦字變成這樣一朵蓮花。
接下來,我們要想說在蓮花的中間出現一個梵音的阿字,阿字是梵文字母中的第一個字,就像是水面冒出水泡一樣,觀想蓮花當中出現一個白色的阿字(ཨ)。接著這個阿字就轉變成滿月月輪,這個月輪就像是一個倒過來的水晶碗,大小就和蓮花一樣。
為什麼要觀想一朵白色蓮花?它象徵的是我們的出離之心。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代表我們出離了今生的貪執,也捨棄我們對於來世人天果位的貪執,我們真正要去找尋的是,究竟的、成就遍知的佛果位。
■月輪象徵世俗菩提心,利眾遍滿之根基
月輪象徵的則是世俗菩提心。什麼叫做世俗菩提心?定義很廣泛,經典中有著很長的定義,簡要言之,就是「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意思是為了要利益一切眾生而誓願成佛的心,就是世俗菩提心。
月輪指的是滿月的月輪。我們的心常常都是一半的,或說是有缺陷的,只是一個半月。這半月的比喻是說,我們都只想到自己,或想到親朋好友,都無法圓滿地想到利益、關愛一切的眾生,因此,我們的心現在只是半月。
此處的觀想是要像滿月一般,如此才能放大我們的心量,讓自心遍滿一切、關照一切,這樣一種圓滿之心,這就是世俗菩提心。並非把關心只侷限在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就不照顧,而是具備一種無偏私、遍滿一切、圓滿的世俗菩提心。
這裡觀想的月亮,是從地球上看到的滿月月亮。不需要像科學家實事求是一般的想成月球表面那樣,像是印度餅一般坑坑洞洞的,有燒焦,還有破洞的。這裡要觀想的是圓滿的月亮,如同我們抬頭往天空看時,滿月的月亮。觀想月亮只是一種象徵,因此,不需要想成真實的月球表面那般。
■要觀想心如滿月,才能放大心量
接著,觀想月亮上出現一個白色的吽字(ཧཱུྃ),這裡觀想的最好是藏文字或是梵文字的吽字,不能只是字音相同的字,而是字型也要符合,例如字型上面有圓形的明點、那達等。有法友問我可不可以觀想中文的吽字,聲音是對的,但是字型並不正確,所以我會建議,還是要觀想藏文或梵文的吽字。
由於藏文和梵文是非常接近的文字,不懂藏文的印度人看藏文的吽字,大概可以念出吽字;但不懂英文的人看英文的Hum(音吽)字,應該也不知怎麼念。
接著從這個吽字,轉化成站立的一個白色五股金剛杵。吽字代表十方諸佛一切無二的智慧,一般來說,種子字是象徵一個人的心識,在這裡,吽字象徵的是諸佛菩薩不二的智慧。
譯師大倉‧些洛仁欽(智寶)曾經提到,從一個金剛杵外貌,可以分辨出這是上部還是下部密續。所謂的下部密續就是事部、行部與瑜伽部。如果是一股就沒有什麼不同,因為只有一個杵尖;如果是三股或五股,在下部密續時,四個股不會碰到中間的那個股。像是在中國或日本,由於主要盛行的是下部密續,三股或五股的股尖,和中間那一個股,也就是杵尖是沒有相連的。然而,如果是無上續部的金剛杵,股尖都是連結在一起的。因此,不同續部的金杵有如上的差別。
我們觀想的白色金剛杵,如同白色水晶一般晶瑩且內外透明。在金剛杵的中央部位,就好像水晶燈裡面有一盞油燈一樣,有一個站立小小的白色吽字。
■下施:以光芒清淨六道眾生
這個吽字接著放光,在《了義炬》117頁寫道:「有種子字「吽」(ཧཱུྃ)放射出光芒」,光芒照射到一切世間,照射到一切清淨的國土與不清淨的國土。
這個光芒照射出去,是什麼作用?最主要有兩個,也就是「上供」與「下施」,「向上供養一切諸佛菩薩,下施一切需要悲憫的對境。」可以說一切生命,都包含在這上供下施中。
這個光芒如何利益眾生?首先觀想此光芒極為廣大且璀璨光華,接著光束照射到六道的每一個眾生身上,而照射到每一個眾生的光束尖端上,都化現出一尊金剛薩埵,隨之降臨在眾生的頭上。
之後如同內文所提,甘露流下來、充滿每一個眾生全身,清淨其無始罪障,甘露充滿全身後滿盈等等,要如是觀想。
接著,要觀想金剛薩埵融入到眾生,這個眾生、這個生命的身口意,與金剛薩埵無二無別。因此透過放光照射的觀想,所有世間都變成淨土,當中一切眾生都成為了金剛薩埵。
或著,我們也可以按照事部的觀想,同樣從吽字(ཧཱུྃ)放光出去,光芒化為金剛薩埵,在金剛薩埵的心間,化現出一朵一朵如天般廣大的雲,從雲中降下大雨,甘露雨清淨了眾生。
想像在地獄中受寒熱痛苦的眾生,在惡鬼道受飢寒之苦的眾生,以及在畜生道受愚癡之苦的眾生,他們的一切罪業、煩惱、障礙,就此都被清淨了。還有很多非人及人,他們的一切痛苦、煩惱、罪業、覆障,都悉數得到清淨,同時一切眾生都轉變為金剛薩埵,這是「下施」部分觀想。
■上供:諸佛化為金剛薩埵回來
什麼是「上供」呢?接著觀想供養一切諸佛菩薩,諸佛無量無邊,光芒也就隨之無量無邊,在每一束光芒、光束最前端,出現無量的供品;你也可以觀想每個光束前端都有供養天女等,隨著光束供養每一尊佛。所謂「供養」就是讓佛生起歡喜之意,因此,每尊佛因為我們的供養而生起歡喜,生起無漏妙樂。
其後,諸佛菩薩因為供養而生起妙樂之後,光芒收攝回來,如同磁鐵一般,將諸佛菩薩的加持,隨著光束收攝回來,我們也因此得到所有諸佛的加持。或者還可以觀想隨著光回來的,是十方諸佛全數都變成金剛薩埵,並收攝、融入回「吽」(ཧཱུྃ)字中。
■修持一尊,就通曉一切本尊
藏族佛教諺語說:「對於印度人而言,一位本尊也就夠了;但對藏人來說,一百尊本尊也不夠」,為何演變至此?因為藏傳佛教一路從舊譯密續到伏藏本尊等等,傳下來的本尊確實很多。
很多藏族修行者不瞭解「修持一尊,就通曉一切本尊」的道理,因此他們以為本尊都是彼此獨立、不同的,以為「文殊」只是「文殊」,「觀音」只是「觀音」,參加文殊菩薩灌頂時,聽聞到都是修文殊菩薩的利益有多特別;參加觀音灌頂時,又認為觀音是最殊勝的,因此覺得每一尊本尊都是彼此獨立的。
但其實所有的本尊的本質都一樣,修持一尊就是修持一切,是一樣的。所以這一段所有諸佛融入的觀想是很重要的。
■《知一全解》24本尊,要修哪一尊?
現在,再跟大家借五分鐘。這個「借」是跟你們每人借五分鐘,這樣加起來,我的時間可多了!
有人問我,之前給予的《知一全解》24位寂靜本尊灌頂,我們應當如何選擇或修持?有人問「24位本尊,我沒辦法全部都修,怎麼辦?」等等,在這裡,我並不打算告訴你該修什麼、不該修什麼,我沒有要幫忙決定要修哪尊本尊,你心中自己作決定。
修持你灌頂前最熟悉、最喜愛的本尊,或在灌頂當中特別喜歡、特別信賴的那一個本尊,一尊就夠了。太多你也修不了,你也不需要這麼多的本尊,一尊就足夠。
但是,請大家一定要記得,觀修本尊時最重要關鍵,就是:當你在修持某本尊時,這一個本尊,他並不是獨立的本尊,完全不是,你要深刻記得,他的本質就是十方諸佛的本質,本質是相同的。
就好像一個很大的瓶子能夠裝下很多東西,同樣每一個本尊都足以容納一切本尊,結合一切的功德與加持,因此本尊具有十方諸佛的自性,自然具備十方諸佛一切的功德與加持,不然若起了分別,而產生「皈依此尊而不皈依其他尊」等想法,就違反皈依戒了。因為當我們說「皈依」時,我們是說「皈依佛,兩足尊」,而「佛」就是代表「所有具備斷證功德者」。同理,當談到本尊時,重點是他們的功德,而不是在外相上做分別,而有「我修的是那尊白色的本尊,不是這尊黑色的本尊」等等爭論,那些都只是外在的形象,所有本尊都是一樣的。
■把握一座法,就有機會圓滿三大劫功德
按照教本當中所教導,是先供養諸佛菩薩,再布施一切眾生;但有時候觀想會習慣先下施再上供,這樣也是可以。總之,此處的重點是,在觀想放光時,是圓滿了上供下施的部分。
事實上,此處有一個重點,也就是當你如法修持,懂得要點而修的話,其實就可以在這短暫時間、在這一座法中,圓滿顯乘提到的三大阿僧祇劫所要累積的無量功德。相反地,無始以來就一直在輪迴,如果無法抓到要點,再怎麼修也不會有太大用處,恐怕還是會繼續輪迴下去吧。
(3:10-3:30休息,3:30下午第二堂課,法王帶領大眾共修本次課程主題:金剛薩埵,共修的儀軌是《了義炬》文末所附《四加行修誦儀軌:入聖道之乘》,共修〈淨除罪障之金剛薩埵修誦〉部分,P267起,共持百字明長咒及短咒約20分鐘,至4:30止。)
(結行,大眾唱頌〈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雪域安樂願文〉、〈迴向〉)
註:本報導所引《了義炬》內容,出自「了義寶藏」系列第一集《了義炬:大手印四加行簡要合集及正行教學次第》,作者: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譯者:妙融法師。
法王課程
- ► 2017 (21)
- ► 2016 (27)
- ► 2015 (20)
- ► 2014 (44)
- ► 2013 (17)
- ► 2012 (24)
- ► 2010 (13)
- ► 2009 (12)
- ► 2008 (7)
- ► 2007 (16)
- ► 2006 (35)
- ► 2005 (10)
- ► 2004 (15)
- ► 2003 (3)
- ► 2002 (3)
- ► 2001 (1)
- ► 2000 (3)
-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