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十三天)
- 分類:課程開示
- 點擊數:8876
法王噶瑪巴第十六屆噶舉冬季辯經大法會開示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十三天)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教授: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地點:德噶寺大殿
時間:2012年12月8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接下來,是觀修世間無實義的引導文。
現在我們具足十八種暇滿難得的人身,也具足一切修法的順緣,如果不能在今生就斷除與輪迴的聯繫,來世能否斷除這就很難說了。如果不如理如法地去實修,即便 你有很大的名望及地位,擁有再多的弟子,或是修再高深的法,你仍然無法斷除與輪迴的聯繫,也不會對來世有任何的利益。
我們既然獲得極難得的暇滿人身,就應該去依止一位能夠傳授三學一切學處的具德上師,並且他亦能傳授我們獲證菩提之修持法門。一般而言,所謂共同的善知識, 是指一位深獲世間人恭敬的善知識,但是以格西登格列的承許來說,即使他是一位善知識,他也要是能為眾生傳授真實無誤的佛法,並有能力將他們從輪迴的痛苦中 度脫的一位上師。
有人說,上師有一些過失,他們就不想去依止。如果這樣講,就結下了很不好的因緣。因為,現今是末法時代,所有化機弟子都是充滿著各種過失,即使是一位十全 十美沒有任何過失的佛來到他的面前,他也不會去相信,也會覺得他很奇怪。特別是有些上師會示現一些奇怪的行儀來攝受弟子。比如說,我們看見他人有過失,雖然此人有極大的功德,但因為我們被種種的罪障及過失所蒙蔽,所看到的都是他的一些過失。上等根器的心境下等根器的人是無法了悟的。因此,即使你在表相上看見他人有過失,這並不能代表此人就是真正具足過失之人。
比方說,在一個鏡子裡,我們張牙五爪地去看鏡子,鏡子也是一樣顯現出你張牙五爪的影像,如果你對著鏡子笑,鏡中人也一樣在笑。這代表什麼含義呢?如果在最初,你就用一種想要找麻煩挑毛病的方式去看待此人的話,那麼你自然而然就會看到此人的過失。而且,你看到的這些過失,是因為他人真實具足這些過失呢?或者 其實是你自己想從他人那裡找到一些過失,才這麼去看呢?又或許,這是一種被罪障所蒙蔽的邪見顛倒妄念呢?這是不太能確定的。因此,並不能僅以外在和表相來 判斷一個人。
比方說無著菩薩,他修持彌勒菩薩法門12年之後,才能親見彌勒菩薩,當時他告訴彌勒菩薩:您的悲心真是太小了,我一直修、修、修……修了這麼多年,為甚麼 你現在才出現?彌勒菩薩告訴他:我時時刻刻都在你的身邊,只是你沒有看見而已。為了讓無著菩薩能夠知道,彌勒菩薩其實無時無刻不在他的身邊,彌勒菩薩讓無 著菩薩把自己背在肩上,然後去逛市集,並問市集的人,在他的肩膀上看到了甚麼?結果市集的人都說,什麼都沒看到。其中只有一位業障稍微清淨的老太太,看到無著菩薩的肩膀上,駝負著一隻已經腐爛的狗屍體。只有她才可以看到,而且還只看到狗的屍體而已。
由此可見,所有的境界及外在的顯現,都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心是否清淨與否而顯現判斷的,由於自己一直迷惑在無明中,我們並不知道他人的心中,究竟是在想什麼,究竟是如何思惟?我們不可能會很清楚,也不可能以他心通,了知他人的心事。但是,我們總是憑著小小的過失,就去評判他人,我覺得,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就像閉著眼睛跳懸崖一樣。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位上師,他的行儀是否正確,或是他的事業是否可以利益眾生?這些,是不可能以弟子對上師信心的有無來判斷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比方說,看一位上師或善知識的事業之好與壞,應該要看其弟子們對善惡業能否區分取捨、罪障能否清淨,以及他是否能將弟子們引導入解脫道,應該以這些來區分上師的事業功德,而非以世間八法的凡夫的心態來看待上師,或者以弟子們的財富多少來判斷上師的為人與功德,這是不能如此看待的。
不論外道或佛教,我們要祈請所有一切宗教,包括一切外道,祈請他們的一切善功德,都融入自己的自相續之中。平常我們總是覺得,佛與菩薩只存在於佛教徒之 中,除了佛教其他宗教並沒有佛菩薩,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很有可能外道之中的佛菩薩,數量還要更多呢!這是很不確定的事。因此,我們要以這種思惟方式去修心,並非以外在的名相來作判斷,認為他是外道或外道的弟子,就說他不是佛菩薩。最主要的是去看他能否利益眾生,能否將眾生安置在善道或解脫道中。
但是在最初觀察之前,我們自己的自相續也要具備一些能力,而非以世間法那種貪瞋的方式去作選擇或判斷,那將永遠也判斷不了。比方說,有人會覺得,我看到這 位上師,我不太喜歡他,他講話的方式我也不太喜歡,所以他不是一個好上師。如果是以這種方式,覺得這位上師不合自己心意,和自己的性格不合,就把這位上師視為不具德的上師,或是有過失的上師,這會不會太過草率了呢?平常我們去區分善惡,總是以自己的角度,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作判斷選擇,而非以一個真實的理由,或者中立的角度去觀察。
所謂的皈依處,那些具足斷證功德的上師們,為什麼有的我們可以生起信心,有的我們卻無法生起信心呢?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功德的大小,才讓我們的信心也有大小之分,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宿世的因緣中對皈依處,我們與此上師是否有結法緣,是否有結善緣。因此,今生才會對這些即使是斷證功德同等的上師,出現信心大或 小的區別。即便自己對一位具德的上師無法生起信心,也不要將此上師視為是一位不具德的上師,或不是真實的皈依處。不能因為自己沒有生起信心的這個原因,而 將上師評判為具德或不具德。既然我們皈依了佛,也就要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而並非去分別說,這是我們的佛陀,這是我所皈依的佛陀……,只是皈依少數的 佛,而不去皈依其他佛。如此,自己也就不具足皈依佛的學處,皈依的學處也就出現問題了。
對於具德的上師,即使我們無法對他生起信心,也不應對他生起邪見,更不能去相信他人的傳聞而去毀謗他,反而要去頌揚他,讓自己對他生起恭敬心。我們應該這 樣去想:這樣一位具德的上師,這麼殊勝的皈依處,我竟然不能對他生起信心!這都是因為我的罪障,也是我受煩惱所蒙蔽,要去懺悔自己的罪障。應以這種方式去修持,去念誦懺悔文或懺悔的咒語。
所依止的上師,功德必須要比自己還大,為什麼呢?因為上師要有能為弟子攝受善惡取捨的方法,如果上師自己都不懂得此法,那麼依止上師也就沒有任何的利益 了。因此,要去依止上師,必須要去找一位功德與學處都比自己高深的上師。但是如果沒有遇到這樣的上師,自己只是去依止他的功德,而不被他的過失所影響,這 也是可以的。比方說你需要一部法的口傳,但這個傳承非常的珍貴稀有,而且很難獲得它的口傳。當你找到一位有此傳承的人時,卻發現他並沒有很高深的知識,其 學問和功德都和自已差不多,是一個平凡的老先生或老太太,這時,你也可以去依止他,因為你要求授這殊勝法門的口傳,你可以只想著他有這個口傳的功德而去依 止他。
如果是一位不具德的上師,上師這樣對你說:你去造不善業,你就可以成就菩提解脫道。這時,你就要去觀察:修這個法,你能不能生起菩提心?能不能利益他人? 能不能利益眾生?如果能的話,就去修持;如果不能利益的話,你可以把它擺在一邊,不去修持。這樣也不會毀壞上師與弟子之間的誓言。
現今有的人說,你只要去依止一位賢哲的上師就好了,你不需要再去恭敬其他的上師。講出這些話的人,魔已經進入了他的心識。如果為了將普天下一切眾生安置到 佛果,那麼自己就一定要成佛;要成佛一定要去積累福慧二資糧;要積累福慧二資糧,就一定要去供養所有一切諸佛與上師。並不是說,只去供養少數的皈依處,而 不去供養其他的皈依處,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自己有私心地去累積福慧資糧,如此自己也會對佛及登地菩薩,或是對上師及善知識產生分別心,這樣就很難去積聚福 德資糧了。反之,如果我們不去分別,長時間的去供養皈依他們,就可以積累福德資糧。 將所有的善知識視為自己的供養及皈依處,而去積累資糧。因為眾生的業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並不知道佛菩薩究竟在何方,並非以現今暫時能否生起信心及恭敬心, 而去作區別和衡量。反而,正因為你不能生起很大的信心,才更要特別去找你無法生起信心的這種人,來培養自己的恭敬心,以此方式來積累福德資糧。
平常修持一座簡短的儀軌,首先,要觀修空性,觀想種子字發射出五彩光芒,然後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比方說觀修不動佛法門,也同樣是以這種方式,種子字發 射光芒,然後供養不動佛及眷屬,不動佛的身語意融入自己的三門,觀想不動佛具足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功德,以這種方式去修持。普天之下,有如恆河沙數的佛, 我們都應對他們生起信心而去供養,如此所引生的福德資糧,就會成雙成倍的增長。
但我們總是要去區分自方和他方,很清楚地去劃清界限,就像現今很多國家都有邊境一樣,他們因為爭地盤,出現很多的爭執。此時我們也像這樣,自己的心裡也有 一個地圖,而且劃分出清楚的邊界,也總是這麼說:這是我們的上師和善知識,那是你們那一邊的上師和善知識。如果一直這樣去想的話,在最初皈依時,我們說皈 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指皈依十方一切的佛法僧三寶,而不只是說,要皈依我們這邊的佛,要皈依我們這邊的法,要皈依我們這邊的僧,雖然我們口中並沒有這 麼說,但心裡總是想著:我們這一邊,我們這一方。這些並不是真實的皈依,這種皈依也是有瑕疵的。我們所說的[法],應該是:只要哪裡有教證的法,我們都要 去恭敬皈依。如果一個善知識其心智中有教證的功德,如果我們沒有去恭敬他,那麼,自己跟皈依法的學處也就有一些出入了。
現今有一些上師和祖古,會轉世在國外,變成了西洋人。有一些人就這麼說,這些西洋人,這些黃頭髮的人真的很奇怪,上師和祖古投生到哪裡,我不能再去頂禮他,沒辦法再去他那裡求授加持,他們總是這樣說。但是我覺得,不管他黃頭髮也好,白皮膚也好,只要他心中的自相續中有斷證的功德,有教證的功德,我們就應該要去頂禮他,他就是我們的頂禮處,也是我們的皈依處。否則,你在最初就要說,我不去皈依他,你在最初就這麼的決定:我只皈依這樣的佛,我只皈依少數的 佛,我只皈依某一部分的法,我只皈依這麼多的僧眾,那麼可能你就很容易會做到。否則,你在最初就說得非常廣大,說自己皈依所有一切的佛,皈依所有一切法, 皈依所有一切僧,但自己的所作所為,卻只皈依少部分,總是去區分自方和他方。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區分自方和他方的地圖,徹底從心中抹掉,刪除掉,我們要皈 依一切的佛,皈依一切法,皈依一切僧,這樣才是真正的皈依。
我們最初皈依佛,是皈依總體的十方一切諸佛,特別是,皈依釋迦牟尼佛,我們想著他對我們的恩德與功德而去皈依。然而,我們佛教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我們一 定要去思惟他的功德並視之為殊勝,因為,如果釋尊未降生世間的話,根本就沒有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也就不會有我們聞思修持的這些法門,沒有這麼多的大論與學 科,這些法教最主要的源泉是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我們說飲水思源,現今我們所修持的法的源頭在釋迦牟尼佛,我們最初就要去思惟他的功德與恩德,而對他生起信 心及恭敬心。然後皈依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的十方三界一切佛法僧三寶,將之視為自己的恭敬及皈依處,你就不會生起[他方]、[自方]的分別心。之所以你會這樣去分別,正是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過失及過錯,因為外在的佛法僧,他們並沒有任何的分別,他們是一體的。
法王課程
- ► 2017 (21)
- ► 2016 (27)
- ► 2015 (20)
- ► 2014 (44)
- ► 2013 (17)
- ► 2012 (24)
- ► 2010 (13)
- ► 2009 (12)
- ► 2008 (7)
- ► 2007 (16)
- ► 2006 (35)
- ► 2005 (10)
- ► 2004 (15)
- ► 2003 (3)
- ► 2002 (3)
- ► 2001 (1)
- ► 2000 (3)
-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