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普賢行願品》釋論(第二天)

法王課程:《普賢行願品》釋論(第二天)

教授: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前
中文口譯:妙融法師
審訂:堪布丹傑
聽寫:施敏雀
聽寫校對:噶瑪樂說
修潤:徐威臻

供養,鍛煉自己能分享

供養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修持自心,擴展自己分享的心,讓自己有勇氣成為一切眾生的依靠跟守護者。


我們人常常心懷惡念對待彼此,尤其對於許多被飼養的眾生,我們明知故犯,讓牠們受著如地獄般的苦痛。今天我們在此聖地積聚著善業功德,便該不同以往的來修 整、改變自己的思想,因為平時我們的思想,多數參雜著錯誤的想法與觀點。從現在我們便該思考,如何以善念來改變我們平時錯誤的思想與行為,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要繼續講說普賢願文。普賢菩薩有十大願,首先是「頂禮」與「讚嘆」,這是昨天說過的;在今天這一炷香裡面,要講的是「供養」與「懺悔」。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有限供養:最好最新的,全部供養

說到供養,有顯乘的供養與密乘的供養,這裡主要是顯乘的供養,也就是經典中說的供養,又分為無上供養以及有限的供養。所謂有限的供養,意謂與之相較,還有更廣大、更殊勝的供養。無上的供養則是指,除此之外再沒有比這更廣大殊勝的供養。請大家來看看

以下兩首偈頌: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這兩個偈頌,說明了所謂的「有限供養」。

前幾天在講說《菩提道燈論》的時候,其中也有提到:「以花香等物,盡所有供養,亦以普賢行,所說七支供。」這裡的意思是說,當盡己身所有事物來發心供養,而非以少數的東西來供養。可以說是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拿來作為供養。

不然,就會像蔣貢仁波切所著作的《了義炬》中所說,有人把陳舊的酥油拿來供佛,自己卻享用著新鮮的酥油,即便如此,仍然嘴裡念著:

福薄我貧窮,無餘堪財供,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也就是說,我是個沒有福氣的人,也沒有什麼可供養的,請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納受。其實不是沒有好東西可以供養,是好的東西都自己先用了,只把剩下的、舊的沒 用的拿去供養罷了。就像有時候我們看到酥油壞了,就會說:「喔,這可以拿去點燈。」又或者是水果快壞了,就說:「人不能吃了,趕快拿去供佛。」所以這裡的 意思不是這樣的,而是說,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奉獻出來供養。

七支供養,經論有依據

所說「七支供」是指,花、鬘、伎樂、塗香、燈燭、勝香、衣服。其中末香與燒香,都算在「勝香」裡面。「七支供」的說法有很多種,有的說七支就是七種供養;過去種敦巴尊者說,阿底峽尊者曾說過一種七支的說法,只因當時未有記錄傳下來,之後也無從考據了。

1.花:第一個供養,清淨的花朵,那是指天人的花朵,可隨順著人們的心願而變化,並且整朵花皆為稀有珍寶所組成,比如說花瓣為銀所成,根莖為金質所成,而 花蕊則是帝釋青所成。另外,如果花供養能以五官受用的型式來呈獻,那功德會更加殊勝,比如說,此花姿色嬌妍,則為視覺感受;而風吹花瓣時發出的悅耳音聲, 則為聲;再以會散發香味的藏紅花為例,便是滿足嗅覺;而花朵如果滋味甜美,即能滿足味覺;而觸碰柔軟舒適的花朵,即代表觸覺。

2.鬘:接著再講到花鬘,這是印度的花環習俗,各種形狀與顏色的花朵串在一起而供養。

3 . 伎樂:便是現今所說的音樂,不光只是聲音,且包含著一切樂器,有海螺、笛子等吹奏樂器,有鼓和鑼等等打擊的樂器,還有琵琶等等彈奏的樂器,以及鐃鈸等等敲擊的樂器,總言之,盡量去想各種可以供養的樂器。

4.塗香:則是將各式香料調成液體塗在身上,就像印度有一種香膏,在炎熱的時候擦在胸口上,不只有芳香怡人,還能讓人感覺清涼。也就是說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最好的、最芬芳的香水,都拿來獻供養,為諸佛菩薩洗淨。

5.燈燭:所謂的燈燭,也就是芳香的酥油燈,譬如說像日月星辰、或者是摩尼寶,還有人造光源,比如電燈、油燈等等明亮的光芒。可以一直產生光明,讓黑夜跟白天沒有分別。

6.燒香:有線香、團香、香粉等等,可以分為天然和人工的香料。這裡講到末香、燒香,是指能夠塗抹的或者是燃燒的這些芳香。

7.衣服:則是能穿戴在身上,且感覺柔軟舒適,冷暖皆宜的衣服,這些也是很好的供養。

〈普賢行願品〉中還提到「最勝傘蓋」,這是當年龍王供養給佛陀的傘蓋,傘柄為琉璃所做,傘本身則是黃金所成,飾以各種莊嚴珍寶,例如火晶具備太陽的功能, 水晶會流出甘露,能夠作為灌沐佛菩薩,藉此因緣,佛菩薩手中流出甘露,消除眾生的飢渴。而寶傘的鈴鐺,則能夠發出讚佛音聲及宣說因果的教法。而且傘蓋可以 說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廣大而無邊無際,顏色和形狀更是各不相同。

各位在前幾天「噶瑪巴九百年」的開幕典禮的時候,便看到我們在舞台的頂上吊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傘蓋,就是按照《華嚴經》所說的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寶傘,這 個傘蓋就要盡量做大,要象徵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因為一開始做得太大了,結果吊不上去。所以只好把傘蓋改稍微小一點了。

再講到: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也就是說我們用最好的、最殊勝的供養,最好最殊勝的塗香、末香、燒香、華鬘等等,全部都陳設出來,就如同山一般的高廣。

歡喜供養,對治貪吝

剛剛講到很多的供養,印度文為「布加」,有歡喜之意。依字面的解釋便是「內心充滿喜樂」,意思是佛菩薩們接受了我們的供養,內心滿是無漏的喜樂。當然有漏 的話就不是佛菩薩的喜樂,因為那只是暫時的快樂,是屬於「壞苦」。因此,供養的時候,心中要想,佛菩薩們心中生起充滿了無漏的喜樂。

一般我們所謂供養,好像就是擺設很多的供品,這樣講沒有什麼不對,但是真正殊勝的供養,是指透過各種物質的供養,也就是供養的行為,讓一切佛菩薩心生妙樂。所以供養一詞,在印度文當中,表示了結果,也就是將喜樂的結果,當做了名詞。

基本上在藏文裡面的供養,就是供養而已,在印度文裡面它所說的供養,這個詞本身的意義是比較深刻的。所以一些智者們說,只要是供養,就一定是真實的供養,因為它具有讓佛菩薩生起無漏喜樂的力量。

任何我們修持法門,都要能夠對治我們的煩惱;不能對治煩惱的法,便非正法。所以即便是供養,它也是要能夠對治我們的煩惱。而供養它是對治我們哪一種煩惱呢?它就是對治我們的貪吝的煩惱。

何謂吝嗇呢?就是指我們擁有很多的東西,然而我們的心地狹隘,不願意去分享;或者你自己擁有,卻只是做一些少量供養的話,這也是不清淨的供養;或者是我們 留著一些好的部分自己用,然後分出來一些剩下的、多餘的,拿去做供養等等,這也算是不清淨的供養。夏惹瓦大師說:把發霉的食物拿來供養,或者把枯葉作為供 養,這樣都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把好的、善妙的部分供養出去。

供養就是在幫助我們修心。對佛菩薩來說,他們是沒有差別的,事實上佛菩薩還不見得喜歡吃糌粑團呢!因為那些是藏族的食物,可能佛菩薩還比較喜歡吃米飯。無論如何,對於佛菩薩來說,任何供養都沒有差別,那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佛菩薩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一切眾生遠離痛苦,遠離痛苦要具備各種條件和因緣的,而這些條件是什麼呢?就是要積聚福德資糧,並且淨除罪障。積資淨障是無 法由別人代替你修的,要我們每個人都要親力親為的。佛菩薩們就是最好的積資淨障的榜樣,如果自己能去實踐,好好積資淨障的話,自然我們就會離成佛越來越近 的。

供養不在物質,而在信心

噶當派大師們說:「供養不在物質,而在於信心。」日月、星辰、樹木、山河,這些無主人的物質,或者是外在的世界,都是我們可以拿來做供養的;當然現在有主 人的事物愈來愈多,例如很多國家都喜歡劃定自己的領空和領土,甚至月球的土地都被購買,可以說我們現代人的慾望越來越重了。但事實上,不在於你供養的物質 是什麼,無論是有主物或無主物,總之能夠供養的東西,俯拾即是,因此重點不在供養物,而是在於那一念心。就算你真的可以準備上好、圓滿的供養,但也不一定 如法;因為重點在於你是否有一個虔誠的信心。

我之前在宣導環保的時候,我提到要建立大自然的壇城。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各個寺院當中,就算沒有多餘的土地,還是可以善加利用。例如屋頂可種植各種花朵 和綠色植物,這是對於諸佛菩薩一個很好的供養;我想這樣就不需要另外準備供養,例如把花葉剪下來供養了;因為保護大自然,就是一種上妙的供養。

過去阿底峽尊者到了西藏,他非常喜歡西藏的水,因為西藏的水非常的乾淨,所以尊者說:「水是最好的供養。」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對水的執著也不會太強,所以比較不會生起吝嗇的煩惱,因此供水會是最好的供養了。總歸來說,就是要帶著信心去供養,這是非常重要的。

無上供養:透過心念,觀想供養

接下來講「無上的供養」。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無上的供養,是指一切登地的菩薩們,例如文殊、普賢菩薩所能行持的供養。他們是怎麼去做供養的呢?首先是自己變化出無數的自己,而每一個自己的每一個毛 孔,又幻化出無數的自己,然後,用各種各樣殊勝的供養,向十方三世諸佛的國土以及十方諸佛菩薩,去陳設一切的供養,而且是盡無量劫不斷的持之以恆。對於登 地菩薩來說,透過他們的願力和威神力,他們是真的能夠這樣做到的。

然而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說,當然不可能這樣做供養,但是如果具備我要供養十方一切諸佛菩薩的願心、對《普賢行願品》的信心和虔敬,這樣的供養是有利益的;雖 然也許眼前我們只能準備一點點的供養,放在一個小小的供杯當中,但是我們的心,卻能夠將容器觀想為三千大千世界一般廣大,裡面的供品,可以說是一切世間的 最殊勝、美妙的供品,而且是受用不盡,源源不絕的。

讓諸佛菩薩千劫中都能受用,這種觀想跟思維,心中放射出光芒,變換出無量的供養雲,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像菩薩一樣真正化現出這麼多身形去做供養,但是我們也能透過一念心願,去觀想去供養的話,這也會有很大的利益的。

一個供養又後悔的故事

説說太多的話時間大概不夠了,所以接著就講一個故事。過去在佛陀的時候,有一個提婆長者,這位長者沒有子嗣,依照當時的傳統,如果沒有子嗣的話,往生後所 有的財物就要交還給國王。於是長者往生之後,他所有的財物就交給了波斯匿王,也就是王舍城的國王。當時正好佛陀也住在王舍城,波斯匿王清點了長者的財富 後,就前去拜見佛陀,他跟佛陀說,提婆長者家裡有八萬兩的黃金,但是生前粗茶淡飯,餐具簡陋,過得非常清寒,就連座騎馬匹也是瘦弱不堪,穿的衣服也是非常 的不好,所以波斯匿王就問佛陀說這是怎麼回事呢?他這麼富有,這麼有錢,但是為什麼他過的這麼清苦呢?

佛陀就說,一個吝嗇的人,他不會將自己的財富分享給別人;一個具有智慧的人,擁有財富的話,他就會做廣大的布施。提婆長者因為具有很強的吝嗇之心,因此斷 盡善根,往生後就投生到地獄去了。這就好像一個農夫只會收成,但是不知道播種一樣,他那一生所有的福報都已結果,但是他卻沒有辦法將自己的福報繼續的延 續,繼續的增長,所以福報受完了就沒有了。

接著佛陀又說起提婆長者過去生的一些情況,因為在燃燈佛的時候,有一個聲聞乘的大阿羅漢,到了這個長者前生的家裡乞食,長者生起了信心,也做了供養。當時 長者他就發願生生世世因為供養的功德不要墮入惡道,而且能夠受用富貴喜樂。可是很快的這個長者後悔了,他覺得供養這些比丘阿羅漢實在沒有意義,他想還不如 把這些財富發給自己家裡的僕人好了。結果就因為他當時的發願,雖然因為供養阿羅漢而讓今生變得非常富裕,但是卻無法真正享用到他所有的財富,也不懂得布 施,所以就算他有八萬兩的黃金,他還是過得很貧窮。

所以佛陀又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就算不是很富裕,但是卻願意廣大供養和布施的話,這樣才會讓自己的福德越來越增長。」

波斯匿王聽完就發願說:「從今天起,我要供養一切的比丘、梵志還有婆羅門,但是我不要供養外道。」

佛陀馬上又跟波斯匿王説:「你不要這樣想,一切的眾生靠衣食而生活,所以我們不應該有分別心,應該要對所有的眾生去布施;如果我們能夠廣大的布施,這種布施的心從不消失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遇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聖者,帶領我們成就佛道。」

這則故事所要表達的,在於我們要能平等的做布施,無論對於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應該照顧布施,同時,布施之後不應該有後悔的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常常會想把一些很美好的東西自己留著,不想給別人;然後那些還可以的,不怎麼樣的東西,自己比較容易捨得的,我們就覺得可以給別人。不應該存此心態, 應該將自己喜歡的,非常美妙的東西供養出去,就算沒有真正給出去,但至少心中要有布施供養的心,這才是真正的供養。

隨喜台灣小學生

許多人困於饑饉痛苦,還有些人急需醫療資源,所以我們該體察眾生的苦短之處,然後盡量的去布施,去滿足其需要。如果我們能夠不斷鍛鍊我們布施的心,我想會有一天,我們就真正能夠做到廣大的供養,而且能夠源源不絕的、沒有窮盡的去做廣大的供養,有一天一定會發生的。

這裡我還想到一個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紀錄片。在台灣有一個小學生得了白血病,所以常常都要換血,非常的痛苦,而且治療要花非常多的錢。他的同班同學們為 了資助得病的同學,把自己的小熊、小狗、小貓的玩偶等最喜歡的玩具,都拿出來義賣募款,然後全數都捐給那位患病的同學,我當時深受感動,但也十分慚愧。因 為以我來說,有時候美金一萬塊的供養,對我來說不是做不到的事情,可是每次我這樣做供養的時候,我都覺得很丟臉,為什麼呢?你看看那些小朋友,雖然只有幾 塊錢、幾十塊錢,但是他們用一種完全的真心,努力收集每一分資源來幫助他們的朋友;反觀自己,有時還覺得供養一萬元美金很了不起,覺得自己很厲害,心中是 帶著這樣的傲慢心在做供養,這實在很丟臉。

就算我們只有一塊錢,但是我們都應該帶著真誠的心來上供下施。總之,布施也是一種心的鍛鍊,是在修持自己的心,佛陀並不缺乏衣食,因此我們供養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修持自心,擴大開展自己願意布施和分享的心,要讓自己有勇氣成為一切眾生的依靠跟守護者。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

再來講到的是懺悔。本來懺悔應該是今天要說的,不過看起來時間也到了,我們就把「懺悔」的部分留到明天再說了。但我今天先做一個簡略的講說。這裡的偈頌是──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般來說,我們無論做任何的罪業, 都要懺悔, 我們都要認識到:「啊! 是我做錯了!」要有一種謙卑的懺悔的心,這樣是最好的。

首先懺悔,所破誓戒

懺悔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呢?就是懺悔違犯三種佛制戒律的罪業;三種戒律,是佛教的特殊名詞,我想就不多做解釋,因此,簡單來說,因為我們一生當中,都可能 發誓過說我們要守護某一些誓願、誓戒,但是之後我們可能違犯了自己的誓言,這就讓我們的良心不安。其實生活中的一點小錯誤,並不會對我們人生造成很大的影 響,但是如果説是毀犯、違背了己身誓言,就是你曾經起過很大的誓願、誓言,結果你卻毀犯了,這便會在你心上造成重大的影響跟陰影。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持守我們的誓願,也要能夠懺悔違犯了誓言的罪業,因為這種罪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最大。

活在當下的幸福裡

接下來就是要禪修了。昨天我們禪修了痛苦。今天要禪修什麼呢?

一般來說,對於虛空一切眾生,尤其是這個世間的一切眾生,我們都是互相依存而生活著。不論是食物或是衣服,我們也都是互相依靠,才能夠擁有,才能夠受用 的。譬如我們穿一件暖和的衣服,可能是從眾生身上得到的,所以如果沒有那樣的眾生跟動物,也不會有這樣的材料製作我們身穿的衣服。然後,這些布料會送到工 廠去製作、加工,於是在工廠裡面便需要工人,這樣的眾緣和合下,最後我們才能夠有這樣一件衣服。所以可以看到一件衣服的形成,從一開始到現在,已經經過了 成千上萬的過程跟步驟。

所以每一個過程中的眾生,對我們來說都是恩德很大的。另一方面來說,自己能夠身穿由這成千上萬因緣而織就的衣服,這實在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可以說是很難得 的事情。對於一個想得開的人而言,生活其實並不複雜,並不一定需要爾虞我詐過活;其實我們要的很簡單,就是快樂而已。但是,我們的心念和作為都太複雜,不 但沒有得到快樂,而且自找很多的麻煩。想要得到的快樂沒得到,不想得到的問題和痛苦卻蜂湧而至。

有一次我在上密院的時候,我在寺院繞寺,氣候很好,微風徐徐吹來,也是滿涼爽的,所以我就一邊走,一邊想著:我們都在說想要得到快樂,但是卻不了解什麼是 快樂,以為快樂是外在的物質需求,譬如說得到一輛車子,才會得到快樂,有新的房子,新的朋友,才會得到快樂。但是,實際的情況是,有了新車也不見得快樂, 有了新的朋友、伴侶,也不見得就會得到快樂,住在新的房子當中,也不見得會得到快樂;我們以為快樂是很遙遠的一個東西。

那麼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當下這一刻,也就是已經是活在幸福當中的,也就已經是擁有著幸福的。

思維眾生恩德,感謝能吸一口氣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要想太遠,我們之所以每分每秒無時無刻的呼吸,因為當呼吸停止的時候,就是我們死亡的時候。而我們現在能夠這樣持續不斷的呼吸,便 是因為氧氣的存在,而氧則是依靠各種植物製造出來的。所以説從各種花草樹木生成氧氣開始,到成為我們呼吸的一口氣,這中間不知道經過幾千、幾萬個步驟和因 緣,不僅如此,我們不是呼吸一口氣就好,而是持續至肉身消逝的最後一刻,因此,今天我們能夠有氧氣,能夠呼吸,那是多麼難得、幸福的事情!光是靜下來想一 想自己的呼吸,就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呀!

很多時候,我們要特別去製造很多的條件跟機會,才能夠得到一些什麼東西,甚至有時候還不一定能得到。然而你想一想,經過上億年的時間自然生成的氧氣,能夠 讓我們今天自然呼吸著,光就能夠吸到氧氣一事,想一想這已是多大的福氣跟福份了!所以我們現在活在這個世間上,都是互相扶持依靠,緊密相連。

所以我們真的要去想想眾生的恩德,想想萬物對我們的恩德。所以我們現在以三分鐘的禪修,來思維這一切的恩德。

(法王帶領大眾禪修三分鐘)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